臘八節,俗稱“臘八”,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傳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八仙過海的故事,優美動人,流傳很廣,幾乎婦孺皆知。根據明代吳元泰的小說《八仙出處東游記傳》記載,八仙是: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其中多數歷史上真的有其人。是國家5A級景區,蓬萊閣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全國四大名樓。由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六部分組成。整個古建筑群亭臺樓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輝相映。
因勢布景,協調壯觀。蓬萊閣下方有結構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橋,那是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西廂為避風亭、天后宮、戲樓和龍王宮。這些樓閣高低錯落有致,與蓬萊閣渾然一體,并稱“蓬萊閣”。丹崖仙境坊是蓬萊閣景區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結構。“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而蓬萊閣建設在仙島丹崖之上,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
自古以來,蓬萊就是古代中國北方對外交往的重要港口,是連接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隨著蓬萊軍事地位的日漸突出,明朝政府在原來刀魚寨的基礎上建造了備倭城,后來擴建成為水城,水城成為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古代海防要塞建筑。作為蓬萊水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小海在1984年和2005年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清淤,共發掘出了4條古船,既有戰船,又有貨船,既有中國船,又有韓國船,另外還有鐵錨、纜繩、炮彈、殘鐵劍、貨幣、陶瓷器等大量文物,這對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造船史、軍事史以及登州古港在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和海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為了對古船和其他出土文物進行展示、保護和研究,根據2005年10月“蓬萊水城小海古船保護討論會”專家的意見,決定在發掘古船遺址上建設蓬萊古船博物館。以海市為主題,設置了蜃景廣場、海市廊、蘇軾雕像、丹崖石刻、萬壽五福、神游臺、福祿壽禧財景墻、蓬萊十大景等景觀。
是彰顯蓬萊深厚文化底蘊和濃郁地方特色的重要場所,是濱海風情觀光帶上獨具魅力的新亮點。上午參加海洋文化宣傳大使活動,午餐后參觀,感受中國第一座唐代風格的酒莊,同時國賓酒莊也是國家3A級景區,之后返回濟南。
1、景點內自費項目;2、其他私人消費;3、行程未列明的其他費用。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農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