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只是背景?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的“2006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是一個有些可惜的展覽———展品精彩卻只有短短9天的展期,多少讓人費解和扼腕。看過之后有一個直觀的、武斷的感想:對讀理工科的人來說,應該比讀文科、讀藝術的人得到更大的觀展樂趣吧。“新媒體藝術”從字面上看是挺唬人,其實不難理解:當代藝術的核心是觀念,無論“新媒體藝術”還是“舊媒體藝術”,觀念并沒有可以劃分的類型;
而所謂“新媒體”,不過是體現觀念的手段,由電子、機械的技術系統取代了傳統的油彩畫布、雕刻刀、攝影機或者人類行為。大衛·波希費爾德等3位美國藝術家的作品命名為《可持續》。七只玻璃缸擺作一圈,每個缸里半浸著一面銅鑼,缸之間有水管相連,組成一個封閉的水交換系統。
水是定量的,與地球現實一致;每個水缸都有自己的一套需水規律,在一個時間循環內隨時變化———這只缸像一個高爾夫球場,春夏需水量大而秋冬較小,那一只則可能正好相反。水位傳感器隨時感應缸中的水量,如果高于此刻的需求,水泵就開動,把水抽到下家去;如果缺水,它只能等上家水多的時候抽過來,而電子信號控制的兩只鑼錘會敲起來“叫水”。按照“渴水”程度不同,有4種強度、密度漸進的鑼聲,同時,水缸底下的燈會把鑼面振動制造的水波投射到天花板上去,觀眾從聲音和光影,很直觀地看到某一個缸的缺水程度。大衛·波希費爾德說這件作品的觀念,直接來自他對自己居住的美國西部水資源危機的擔憂。
類似自動控制系統模型的這件作品,其“教育性”一目了然。不過作者說,這里的水是一個喻體,它可能代表地方或全球社會之間在自然、文化、智力等各種資源上的流通。這么一解釋,作品的觀念立刻“大”起來。至于作品背后復雜的機電技術系統,波希費爾德希望觀眾只是把它當作背景就好,不要盲目地推崇技術。這恐怕有些一廂情愿,“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卻只是拿來做煙花”,不是經常被自己人詬病么?
中國藝術,不技術《可持續》仍然是一件只供觀看的作品,更多“新媒體藝術”作品的重要特點是與觀眾互動,有時候幾乎是一個人人可參與的游戲。加拿大藝術家林·休斯和西蒙·拉羅什就設計了一個“不懷好意”的游戲,名為《頑固的交互系統》。白色屏幕上投影著一個背對觀眾的女子,參與者需要握住一個硅膠做的手柄,手柄上的金屬片可以測量皮膚的電阻。
手心是否出汗、肌肉緊張還是放松,都左右著皮膚電阻值的變化——只有足夠平心靜氣,銀幕上的女子才會轉過身來面對觀眾,甚至一步步走近;不過一旦參與者因為暫時的成功而興奮起來,銀幕上的她就會停在那兒不動。這是在教人“欲擒故縱”的手段,還是“色即是空”的道理?興致勃勃的觀眾多半不在乎作者有什么深奧的意圖,好玩就行——女人和孩子的積極性很高,半天沒見一個男人嘗試。
相比之下,中國藝術家的作品顯得技術含量不高。徐冰的《中讖》是他龐大的《煙草計劃》的一部分,展柜里陳列著英美煙草公司早期在中國的銷售統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杜克資助高等教育的書信憑據、杜克大學資助徐冰實施這一藝術計劃的支票等等,這些紙片之間連以紅色的霓虹燈管。本身是意味深遠的好作品,但看不出“新媒體”的意義,塞進這個展覽,怎么也顯得牽強。
一次曙光,千年一盼承認本國當代藝術中的主流對科技相對無知,并非多么尷尬的事。畢竟有時候科技含量的高低不是決定性的,完全不“科技”的作品,偶爾也與“新媒體”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新媒體”中美國藝術家斯蒂文·西爾博格的《管道》:長方形空間,一端的墻上投射一幅160×120像素的黑白照片,像素逐行逐個出現,同時用電腦程序把每個像素的8位灰度值轉譯成3個8度音階中的一個音,從一只揚聲器播放出來。
另一端有一支定向拾音話筒,接收到聲音之后由同樣的程序譯回到像素灰度,同樣投射在這邊的墻上,完成圖像的傳輸。現代人類對信號傳輸的傳統渴求是高保真;這件作品卻是對立極端:觀眾一旦進入空間,必定干擾信號的傳輸,人們甚至可以湊近話筒嗚哩哇啦。作者說,這“既是破壞,又是創造”。相應的無科技含量作品,是798藝術區北京常青畫廊“世紀之交的意大利青年藝術家”展覽里毛里齊奧·卡特蘭的《超我》。
作者讓父母和一些朋友各自寫下對自己相貌的描述,然后把這些描述交給蘇格蘭場的一位專業刑偵畫像師,但并不告訴他,這些描述說的都是同一個人。同樣是信息的轉譯、接收、逆向轉譯,這里是由人的語言完成,而不是計算機語言。結果是一個人的40幅面部畫像,確有相似處,又個個不同。
但有時候,沒有技術是真不行,比如愛爾蘭人約翰·杰拉德的《千年曙光》。作品看上去簡單極了:展臺上只一臺液晶顯示屏,上邊似乎是一幅畫,沙灘上站著孤獨的男人,望向海平面上正在升起的太陽。屏幕可以左右轉動,畫面也隨之旋轉展示出360度的全景———作者說這種手段是“使電腦游戲使用的3D技術成為一種新的雕塑媒介”。仔細看的話,海面上其實微微泛著波浪,所以這不是畫,也不能算影片,“虛擬雕塑”還真是最恰當的名稱。
關鍵處在于,作品里的太陽確實是在緩緩升起的,從最開始到完全浮出海面,時間跨度被設定成1000年。《千年曙光》開始的時間是2005年9月20日,整1000年之后,日出完成,男人將轉身離開,只剩下景物。這大膽的作品首先讓人擔憂不已:真能順利而準確地存在1000年么?斷電了怎么辦?電腦硬件壞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