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件大師作品“無人喝彩”3個月展期僅迎來7萬觀眾業內人士受邀請也不到場26日下午,匯聚了莫奈、凡·高、畢加索、羅丹等43位西方藝術大師的60件繪畫、雕塑作品,總價值超過80億人民幣的“從莫奈到畢加索——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精品展”將在中華世紀壇落幕。然而,這個建國以來我國引進的最昂貴藝術展覽卻在北京遭遇“尷尬”:3個月的展期僅迎來7萬名觀眾。現場見聞觀眾雖多為時已晚26日下午,記者來到中華世紀壇。之前就聽說展覽的觀眾不多,因此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鳳凰雕塑-廣場戶外抽象不銹鋼藝術鳳凰雕塑 鳳凰雕塑-廣場戶外抽象不銹鋼藝術鳳凰雕塑](/uploads/22041609/095329_86080.jpg)
但是等真進入展場,眼前攢動的人群卻“嚇”了記者一跳。觀眾們都非常安靜,很多人戴著語音導覽器,仔細欣賞展品。還有一些孩子坐在地上,鋪開畫紙進行臨摹。展廳保安告訴記者,展覽一般是“兩頭熱”,即開幕、閉幕時觀眾都會很多,當天記者看到人多是因為展覽即將結束。即便如此,當天的觀眾數也少于2000人。在眾多觀眾中,一位年輕的男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還不時在小本子上畫著。
![體操雕塑-學院戶外不銹鋼藝術雙人體操雕塑 體操雕塑-學院戶外不銹鋼藝術雙人體操雕塑](/uploads/22041609/095437_16803.jpg)
這位楊先生說,他是一名平面設計師,這些精彩的作品給了他很多設計靈感。當記者告訴他展覽的總參觀人數并不多時,他感到非常吃驚。他認為展覽非常精彩,其中三分之二的大師都是首次來中國,機會難得。至于觀眾不買賬的原因,他表示可能“和個人素養有關”。數字統計每天只有700人參觀此次展覽中的60件大師杰作,涵蓋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西方現代主要藝術流派,包括庫爾貝、莫奈、畢沙羅、馬奈、雷諾阿、塞尚、高更、凡·高、馬蒂斯、蒙得里安、莫迪里阿尼、畢加索特等大師的代表作。
![荷花雕塑-池塘公園不銹鋼藝術荷花雕塑 荷花雕塑-池塘公園不銹鋼藝術荷花雕塑](/uploads/22041609/094051_88483.jpg)
雕塑大師羅丹、德加和摩爾等的14件雕塑作品也同時參加展覽。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之高在國內引進的海外藝術展中史無前例,美國政府甚至親自為其的天價保險買單。但是經過中華世紀壇的統計,本次展覽的參觀人數僅為7萬人,遠低于之前預計的20萬人,甚至不如此前的文藝復興展。后者每天的平均參觀人數是1114人,而此次展覽每天只吸引700人前來。
![龍雕塑-戶外海邊抽象藝術不銹鋼龍雕塑 龍雕塑-戶外海邊抽象藝術不銹鋼龍雕塑](/uploads/22041609/094928_49053.jpg)
此外,皇城藝術館在近年舉辦的畢加索版畫展,展出的都是作者的小幅版畫,而畢加索是以立體派油畫著稱,該展覽并不能代表其藝術分割,而該展覽的人數在兩個月內也有10萬人之多。“展覽消息上了新聞聯播。據統計,每天北京至少有六七百萬人收看新聞聯播,這個數據表明,100個人里只一個人看了展覽。”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副館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研究員朱揚明表示,馬上就要開始撤展,預計三至五天能夠完成,9月初將移師到東京展出。
![蒲公英雕塑-學校公園鐵藝不銹鋼藝術蒲公英雕塑 蒲公英雕塑-學校公園鐵藝不銹鋼藝術蒲公英雕塑](/uploads/22041609/094107_32098.jpg)
“現在,我們的估算數據是,東京的參觀人數可以達到100萬人,而韓國首爾將達到120萬人。”直接影響凡·高精品展被取消此次展覽結束,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今年將相繼迎來世界六大文明基本陳列、俄羅斯民俗藝術展等大型展覽。據朱揚明介紹,明年的展覽也是異彩紛呈,如龐貝壁畫展;被譽為“當代暗房大師”的美國攝影家尤斯曼從藝50年展;西班牙百年設計大展,匯聚了西班牙平面設計和服飾設計的經典之作;
最早來到中國的外國攝影家約翰·湯姆森,他的一張張黑白照片,在今天已經堪稱經典。據了解,根據此次“從莫奈到畢加索”的展出效果,原在明年計劃中的凡·高精品展不得不取消。“如果舉行,光是展出費用可能就要虧400萬元。”朱揚明有點無奈地說。對話專家精品藝術展緣何不受待見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普通觀眾甚至業內人士都不來參觀此次展覽呢?記者就此問題和中華世紀壇副館長朱揚明進行了探討。藝術教育存在不足記者:觀眾不買賬的原因是什么?
是不是像有的觀眾反映的那樣——著名畫家的代表作沒來?朱揚明:根本原因是我們缺乏藝術史的系統教育。文學家用文字解釋世界,藝術家、音樂家分別用繪畫雕塑和音符來闡釋觀點。我相信沒有人會說托爾斯泰要比列賓、柴可夫斯基偉大,但在我國現實的情況是,視覺、聽覺語言形式沒有得到和文字同樣的重視。
很多中國觀眾,一提文藝復興就想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事實上,文藝復興有240位大師,何止“三杰”!連達·芬奇在其自傳中都說自己首先是工程師、數學家,最后才提到畫家身份。一說凡·高,中國觀眾就會問《向日葵》會不會來,實際上,凡·高最精彩的不是靜物而是風景和人物題材。這次展出的他的兩幅作品《圣雷米的白楊》和《梧桐樹群》如果要拍賣,哪張都要比《向日葵》貴。業內人士反應冷漠記:業內人士反應怎么樣?
朱: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但北京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外行不看熱鬧,內行也不看門道。迄今為止,國內很多博物館館長、藝術學院領導、著名藝術雜志的主編都沒來看過這個展覽。現在的問題是文人、藝術從業者對文化的冷漠造成的。比如,我給一個人寄了請柬后,對方回答沒時間。
但展覽是90天啊,一個人90天都忙實在令人奇怪。文化銷售過于片面記:觀眾少是不是因為票價太貴或宣傳不到位?朱:票價其實不算貴——50塊錢,相當于一份水煮魚的價錢。去年一個香港二三流明星來舉辦演唱會,6萬人的場地座無虛席。在國外,人們看流行歌星演唱會也是傾巢出動,但高雅音樂會、芭蕾舞會、大型展覽也是趨之若鶩。既然在大眾娛樂上態度相同,為什么高雅藝術在中國卻遭受冷落呢?只能說我們的文化銷售是片面的。
宣傳也沒有問題。我們在長安街設置了40塊燈箱,展覽消息在中央電視臺播了三次。大學索要講座場租記:聽說展覽配套的講座效果不錯。朱:我們推出的講座很成功,有的是請專家到館里來,有的是請他們到大學去作講座。講座場場爆滿,中間沒有一個人走,這給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但前幾天,遇到了一件稀罕事。我們打算為某大學免費送講座,對方卻跟我們要場租費。
這太令人寒心了,對方把大學看成什么地方了?我們聘請最好的專家講最好的藝術,免費讓學生受益,他們卻要管我收錢。中國觀眾不夠成熟記:展覽中,觀眾意見最大的是什么?朱:觀眾留言中有抱怨票價高的、燈光暗的、展場內沒有椅子的,意見最大的是空調太冷。
這也暴露了我們觀眾的不成熟。博物館的恒溫、恒濕都是有國際統一標準的,不是主辦方想調幾度就隨便改的。按國際慣例,特展也是不能放椅子的,只能走著看,板凳只有長期展才有。這次展覽,我們特意在展場中設置了一個休息室,并放置了8本圖錄,觀眾可以一邊休息,一邊翻書了解藝術家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