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光就充滿宇宙空間,因為有了光和熱,生命才賴以生存、進化,而后才有了人類。也是因為有了光線反射。我們才能看見形體,感受空間。對于視知覺來說,光就是上帝,光創造了空間。我們在設計建筑、景觀、雕塑的同時,應該細心地去體驗太陽光線的一切特點。
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邊落日,有一條固定的運行線路,這條線路隨著春夏秋冬的不同也會偏移方向,我們古代的圣賢據此發明了日晷,利用光和影來測算時間刻度。陽光照耀著建筑、景觀、雕塑、不同時間產生不同的形的效果和色彩效果。
許多精美的照片,記錄下在霞光和落日中美麗的城市、精美的建筑和室外雕塑、優雅的景園。光的照耀方位和角度的不同使形體的視覺形態發生了一連串的變化,色彩也因光線的色彩改變而改變。這為我們的生存環境帶來了豐富的內容,同時也讓我們在藝術創造時不得不面臨復雜的局面。
一位作家在一篇散文中描寫一位清貧而富有才華的青年作家是如何寫作的:在一間陰暗的房間里,一束頂光從天窗上灑下,形成一束光柱,剛好照在桌子上。作家在桌子上伏案寫作。仿佛是一個影子在那里,胳膊靠在桌子上,在光影中象一條盤在地上的蛇。兩個孩子一前一后地爬在父親作家的膝上和背上玩耍,作家一支手拍著孩子,另一支手奮筆疾書。這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就是這種環境下寫出了他的著作。
散文家的筆下仿佛是一幅倫勃朗的畫,這一切都是那么歷歷在目:陰暗黑色的小屋背景,屋頂天窗灑下的光柱,影子般的伏案奮筆的作家,爬上爬下的小孩。散文家是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在寫作。廖廖數筆,作家的清貧,頑強、執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以充滿傷感和希望的畫面在黑暗的空間中徐徐展開。散文家的悲情象冰涼的山霧一樣悄悄地在室內彌漫。
這是一幅關于光和形體空間的絕妙的場景描寫。在不同位置引入不同的形的光,發生不同的視覺變化,形成不同的張力。由于某個形的進入,其整個系統的關系和性質都被改變了。盧佛宮由于貝銘的玻璃金字塔將光的引入,從而改變了整個形象系統。這就象月夜中燒起的篝火一樣,它既被月光照亮,又同時照亮著周圍著火光跳午踏歌的人們因這溫暖的篝火的燃燒,在寒夜中的火光而整個晚會變得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