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成:我們北京的泥人張,和天津的泥人張,他有一個區別就在這兒,他的銷售對象不同,欣賞這個東西的圈子的人不一樣。差異在什么地方,一個是民俗產品,一個是仿古的產品,是屬于高雅之堂的產品,屬于上層玩的東西,那一件賣出去,過去都是幾百現大洋,現在就是說幾萬,那民俗產品買一件,小孩誰買得起。在張鐵成埋頭做企業,把產品和“北京泥人張”的名號推銷到海外的時候,“泥人張”傳人張锠正在學校里專心教書育人,1997年張锠的兒子成立了北京泥人張藝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名稱與張鐵成的公司三字之差。
張鐵成:從那時候就是說咱們影響很大,在那個時候沒有任何人提出來說,張鐵成你這個,你這侵犯我的知名權了,沒有,沒有這個。那么張鐵成使用了二十多年的北京“泥人張”稱號,張锠究竟知道不知道呢?張锠承認,的的確確他早在二十年前就知道北京泥人張了,第一次見面是在秦皇島。張锠教授:有人講說北京泥人張,在雁賓商場進行展銷。哎,怎么又出來一個泥人張呢?
我聽說以后,第二天然后就到那個商場,當時他搞這個展銷,沒什么東西,就是一個兵馬陣,四周有幾個牌子介紹他這個,同時還有一個溥杰給他題字。他說我認識就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李德立、張锠什么的,我們都很熟,就當著我的面說我們都很熟,當時還說了很多別的,最后我說不可以講,我就是張锠,他弄了一個大紅臉。從秦皇島回來后,張锠就寫信給有關部門反映有關北京“泥人張”的情況。接下來的近十年里,張锠說他沒再聽到北京“泥人張”的消息。
張锠教授:那么多年沒有他的一些反映,以為他是銷聲匿跡了。但到了九十年代末張锠得知,北京“泥人張”一直在參加廣交會,一直在銷售產品。張锠教授:這樣我就感覺到很震驚,他是等于已經從國內向國外延伸了,所以正因為這樣,涉及到泥人張的權益,和維護泥人張的公正性,我開始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同時考慮法律的訴訟。張锠開始收集證據,特別是1998年天津高級人民法院判定“泥人張”是知名彩塑藝術品專有名稱,其所有權歸張明山后代家族中從事彩塑創作人員與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共同享有,這給張锠吃了一顆定心丸。
2005年,他將張鐵成和張鐵成經營的兩家公司一起告上了法庭,堅決要求對方停止使用“泥人張”這個名稱。在張鐵成眼中,張锠的舉動無疑是要對自己趕盡殺絕,而打官司的目的,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張鐵成:目的就是把我們搞垮,取而代之,這里頭有一個爭名奪利的問題吧,爭名奪利的問題。他只不過是嫉妒,他只不過就是想獨霸心里,我們就是天津泥人張,我們就不許別人叫。張锠教授:這個訴訟的目的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維權,為了維護我們老字號的名譽,而且也是為了維護我們民族的這個品牌。
張鐵成::咱們應該怎么共同提高,怎么把藝術往前推著發展,中國的傳統藝術只有這樣才能往前發展,不是互相你滅我,我滅你就能發展了,那是什么時代。張锠說,作為“泥人張”的后人,證明“泥人張”這個名稱的專有權歸屬、保護好這個名稱的使用,是他的目標,而且不僅他一個人,在他身后整個家族和所有傳人都會和他同舟共濟。張宇:我們可以以數以萬計的史料、史記,地方的,地方典志,地方史志來證明“泥人張”就是天津的張明山和他的子孫,從事這行業的子孫,“泥人張”的這個傳承,是非常的清楚,脈絡非常清晰,人物是非常的嚴謹的,這場歷史是非常真實的,他不容得半點的之篡改和剽竊。
泥人張,一個歷經了百年滄桑的名稱,在今天,在這個現代社會,遇到了一場法律的,同時也是市場的爭奪,一個有著百年傳承,豐富的歷史資料;一個已經實際經營使用了二十年,結果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