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中國美術館的圓廳,相信一定會被眼前的奧運作品所吸引——有的刻畫了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貢獻的杰出人士,有的表現了運動員刻苦訓練、等待上場、同心協力、勇奪金牌的場面,有的表達了對北京奧運會超越種族、國界、時空的期盼…7月9日,以“色彩與奧林匹克”為主題的“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胡振民,中宣部副部長歐陽堅,以及覃志剛、馮遠、楊志今、白庚勝、靳尚誼、劉大為、王明明、潘公凱等有關方面負責同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西奧巴爾德和部分參展國駐華使節等出席了開幕式。
![中國夢雕塑-公園大型景觀不銹鋼中國夢雕塑 中國夢雕塑-公園大型景觀不銹鋼中國夢雕塑](/uploads/22041514/141722_57422.jpg)
開幕式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吳長江主持,胡振民、靳尚誼、西奧巴爾德為開幕式致詞。“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是被首批確認的北京奧運會重大文化活動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參展國最多的一次國際美術大展,共有81個國家701位藝術家的747件作品參加展覽。按照國際藝術雙年展的慣例,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特殊情況可以延期。
![孫中山雕塑-廣場中心擺放中國近代偉人孫中山先生鑄銅雕塑 孫中山雕塑-廣場中心擺放中國近代偉人孫中山先生鑄銅雕塑](/uploads/22041513/133308_19766.jpg)
為配合百年難逢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借助北京奧運會的東風推動當代中國與世界藝術的發展,“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延期一年舉辦。據悉,隨著奧運會的文化味兒越來越濃,雙年展這一宣傳本土文化和借鑒外來文化的窗口,與奧運會聯系愈發緊密,如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與蒙特利爾雙年展,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與悉尼雙年展,在韓國舉辦的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與光州雙年展等,大都如此。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僅僅是體育的盛會,也是美術的奧林匹克之約。
![貂蟬雕塑-景區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石雕貂蟬雕塑 貂蟬雕塑-景區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石雕貂蟬雕塑](/uploads/22041514/142723_39306.jpg)
“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征稿信息發布以后,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應征者多達2997人、作品7677件,可見各國藝術家支持北京奧運會、參與北京雙年展的高昂熱情。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策劃委員古斯塔夫松·羅格特意研究了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的精神含義,并針對北京奧林匹克,研究了5個吉祥物福娃,試圖將5個福娃所代表的含義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
![中國結雕塑-戶外大型不銹鋼懸空的中國結雕塑 中國結雕塑-戶外大型不銹鋼懸空的中國結雕塑](/uploads/22041514/142539_35798.jpg)
據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策劃委員王鏞介紹,主題中的“色彩”代表造型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豐富的色彩意味著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也象征著當代世界藝術的多元發展。“奧林匹克”不僅是指以身體、意志和心靈的整體平衡,勇于挑戰更高、更快、更強的極限的體育運動,還是指奧運會倡導的和平競技、團結友愛、健康向上、共同發展的和諧精神。正如一位參展的外國藝術家所說,展覽將是藝術魅力與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交融。
![孫中山雕塑-公園廣場中國近代名人孫中山鑄銅雕塑 孫中山雕塑-公園廣場中國近代名人孫中山鑄銅雕塑](/uploads/22041513/133146_31140.jpg)
觀眾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奧林匹克”賦予“色彩”更普遍、更深刻的精神內涵,同時“色彩”賦予“奧林匹克”更豐富、更神奇的藝術形式。入選的參展作品并非對主題進行簡單圖解和概念詮釋,也并不局限于強調色彩本身或者刻畫體育運動,而是采用古典、現代、寫實、寫意、具象、抽象、表現、象征、超現實、拼貼等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和手法,表現人類對和平的向往、對美的渴望、對青春的歌詠、對力量的贊嘆,是從生命存在的深層意義上發揚光大奧林匹克精神。
“在歐美的當代展上,絕大多數是攝像、裝置,在中國能夠看到這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繪畫、雕塑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傳統媒材不應該因新媒材的出現而衰落,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支點。傾斜于美國的當代藝術將因中國藝術的出現而趨于平衡,這是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的與眾不同之處。
”一位參展的瑞典藝術家說。據悉,在世界為數可觀的雙年展中,唯有北京堅持以繪畫和雕塑為主,以區別于裝置和攝像為主要藝術的其他雙年展。這已經成為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的特色。連續擔任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策劃委員的溫琴佐·桑福認為,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對世界很有意義,有利于各國藝術家之間進行經驗觀點的交流。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表示,雖然在世界范圍內架上繪畫相對于觀念藝術不是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但因其在各國有深厚的傳統,所以從事這方面創作的人很多。
目前繪畫、雕塑有很大的變化,形式越來越豐富。在藝術元素的運用上,本屆參展的國內外作品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北京雙年展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兼容的,而不是排他的,任何有助于升華主題抒發情感的藝術元素都不會被拒絕。”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馮遠說,“我們將更理性地對待當代藝術、現代藝術的發展,我們相信藝術不會也不應簡單地以技術與觀念的新舊、現代樣式與傳統樣式的差異為評價標準。
藝術只以美的理想、積極的批判精神和不斷臻于極致的藝術技藝、形式技藝以及獨特的風格作為標準。我們贊賞一切形式的藝術創新,當然我們更期望為世界創造出現代經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