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張亞平作品的主題,動態的時間如何以視覺的方式表述在張亞平的作品里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圣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這樣說到“時間是什么?沒人問我,我很清楚;一旦問起,我便茫然”。奧古斯丁指出時間的內在化,時間不再是外在的物理之流,而是我們的思想意識的伸展——當下對過往的時間是回憶;當下對當下的時間是直接經驗;
當下對未來的時間是展望?!稌r間切片》這件靜態作品時間感的獲得是由于作者讓回憶與當下經驗產生沖突與運動,當我們被他作品的技巧迷惑之后,所產生的疑問是:工業文明的物品如何被一個原始的石頭所包裹,答案只有作者自己知道。然而窮究于這件作品的真假所帶來的心理疑惑正是張亞平所期望的,他即是以這種方式對時間做出了出離尋常的表現。我們懷疑的不僅是這件事實的確鑿性,另一個判斷是原始如何可能與工業文明處身于同一時間維度?
在一個線性的時間觀念里這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張亞平正是要讓觀者產生這樣的疑惑與判斷——先進的工業文明怎可能在當下就是原始的洪荒,作者展望的未來是虛無嗎?“工業時代的關鍵機械不是蒸汽引擎,而是鐘表”??茖W的發展強化了線性的時間觀念。時間對于個體存在來說是有限的,它必有個終結,而在時間盡頭是空洞的無,在那里上帝并不能夠將靈魂拯救出無望的時間深淵。技術與理性建構的世界迫使個體從詩意的家園出走,它讓個體失去了心靈上的依靠而直接面對消逝的時間洪流。
這種急迫性的時間感造成現代社會面臨的生存性危機,它同時也是關于時間的危機。張亞平的《時間切片》正揭示了人類的這種時間性危機意識。對于張亞平來說,無形的時間是由可被觸感的實體——化石來體現的,化石成為時間的一種物質化呈現方式,成為一種可被使用的繪畫材質而被張亞平所應用。
一枚化石,在張亞平的作品里就是時間的一種物質化存在,它將過去的時空凝結成可被觸摸的一種物質實體,從中我們可以獲得過去某時的所有信息?!稌r間切片》就是從化石中得到靈感,張亞平把收集來的工業產品與巖石融為一體,從外表看這些石材與天然的任何一塊石頭沒有什么兩樣,只有切開巖石的內部才能看見石材與工業垃圾的斷面。他切開的石片就像化石一般把工業制品包裹在它的內部。
巖石是無生命的無機體,有一種原始的洪荒感,一塊化石的形成時間數以萬年計,而工業制品卻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它們被同時凝結在一個整體當中。這是一種非常奇異的視覺體驗,它直接指向了人的有限性存在:當下的時間即刻會成為過往,作品將人類存在的時間性危機意識表露無遺。
一路高歌猛進的現代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種種福祉日益變得讓人懷疑,現實如此冷酷——環境、能源、食品、核輻射種種危機時時提醒我們人類自己成為自己主宰的行為正日益失去控制,進步的同時,是人類遠離神性的開始,是野蠻還是文明,在張亞平的作品《時間切片》中被直觀的呈現?!稌r間切片》質疑了線性的時間觀念,對進化論式的歷史敘事傳遞了一種曖昧的方式——不具有一種明確的態度,卻讓洪荒時代與工業時代在時間的同一個維度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