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莫干山路817號,杭州協聯熱電有限公司原址。2008年6月29日,熱電廠搬遷正式停工,廠內150米高的大煙囪不再冒煙,根據相關規劃,煙囪將作為工業遺產得到保留。作為城北一處地標,杭州市規劃局、杭州市城投集團聯合本報,特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煙囪改造方案金點子。昨天是活動截止的倒數第二天,收到的作品像井噴一樣增長,而且幾乎無一例外,都由參賽者親自送到本報。雖然杭城一改晴朗天氣,變得陰霾又有陣雨,但阻擋不了大家參與的熱情。年紀較長者如王以冠、徐時協老人,一位是年過七旬科班出身的高級建筑師,一位是早就表示高度關注的業余愛好者,都不顧陰雨天親自送來參賽作品。
一個是專業水準,一個是業余水平,點子卻出奇的相似:都瞄準了風力發電。徐時協構思了雪松狀“風—光LED”景觀煙囪,保留大煙囪的原有結構,使用清潔新能源,利用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安裝LED照明、演示系統,營造雪松輪廓和燈光夜景,使之成為城市景觀改造的示范工程;王以冠則以“火與風”為主題,讓大煙囪和風力發電機組合在一起,將歷史和未來結合起來形成對比,創造一件富于工業美學的藝術品。
長者的熱情,年輕人的沖勁和靈氣,在作品中表現無遺。別人做的都是減法,浙工大學生薛晟卻做加法。他的設計主題“見證”,以原有的煙囪代表杭州主城,新增三粗六細一共九根緊貼煙囪的金屬曲線,分別代表三個副城和六個組團,由此構成的設計承重主體框架象征著杭州一主三副六組團的規劃發展方向。薛晟還考慮到了色彩和城市氣質的統一:他認為,杭州總有一種小資情調的優雅、寧靜與淡淡的憂傷,就如同青花瓷給人的感覺,素雅中帶著一絲靜謐的憂傷,所以,他的設計以青花瓷作為雕塑的基調,白色使人平靜,而淡淡的藍色作為安撫色,對于壓力下的人們更是一種心靈的慰藉。
把熱電廠煙囪設計為杭州城雕,這一征集令牽動著無數杭州人的心,無論是原住民,還是新杭州人,都紛紛給我們來信發郵件,提出自己的金點子。不僅如此,這一工業遺產獨創性的舉措,也吸引了全國范圍內的建筑、雕塑設計者和愛好者,這兩天,我們收到的快遞中,就有來自山東、四川等千里之外的作品。
截止到昨天,我們收到的城雕金點子,已經接近100件。城雕設計大賽將于今晚5點正式截止,送來作品的市民,都著急問一個問題,什么時候出結果?我們普通市民,也很期待,煙囪最終會變成怎樣一處城雕。從3月份開始,大賽就正式進入評獎階段,杭州市規劃局、杭州市城投集團聯合本報,邀請國內在知名雕塑、建筑。規劃、景觀方面的專家7-9人,對作品進行初步篩選。因為參賽作品較多,而且面向大眾,許多作品規格不一,初選過程需要一段時間,預計將于3月中下旬,評審專家將篩選出10-20件入圍作品,在本報和相關網站上進行公布,同時邀請市民參與投票評選。
根據專家意見和市民投票結果,入圍作品中將再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其他參與獎項,在4月底前公布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