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件龐貝古城文物春節前抵京再現火山爆發前災難瞬間2月15日起至5月7日,龐貝——這個考古史上最引人入勝的故事將以精彩的展覽形式呈現在北京觀眾面前。489件龐貝古城文物,包括壁畫、雕塑、繪畫、珍寶、飾物、日常器物等,將娓娓敘說發生在公元79年8月24日火山爆發時龐貝遭到埋沒前最后片刻的故事。神秘展覽·489件龐貝文物陣容龐大“這里的山峰是酒神巴庫斯的最愛,勝過他的家鄉紐薩,這里的山間、就在不久前、奇人薩丘羅斯和他的伙伴們在歡歌勁舞…這里的一切竟被烈火和塵暴淹沒。天上的神靈們??!
你們是否知道這里的一切!”詩中詠嘆的正是龐貝這座繁華而喧囂的城市。然而,對于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由于接觸相關文物、知識的機會少,“龐貝”顯得遙遠而神秘。今年春節前夕,親密接觸龐貝遺珍已經不再是夢想。2月15日至5月7日,包含了眾多學者考古與研究成果的“龐貝末日——源自火山噴發的故事”世界巡展將以489件龐貝古城文物的龐大陣容,游至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該展覽曾在意大利、比利時、德國、加拿大、美國、日本獲得強烈反響,也是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2007年度的最重要展覽,還是意大利文化年的閉幕展。壁畫、雕塑、繪畫、珍寶、飾物、日常器物…這些展出內容作為故事講述的“道具”,將把觀眾帶回公元79年8月24日在火山爆發時龐貝遭到埋沒前那悲壯的最后一刻。
震撼觀眾·遺骸模型再現災難瞬間雖然以前頂尖世界藝術展前來北京的次數并不算少,但所有的展品都是獨立、靜止的,沒有一個展覽能如龐貝展將時間、空間在瞬間凝固?!?a href="/diaosu/3072-1/" target="_blank">文學家們盡管用他們的想象力,復活了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古埃及人、古迦太基人,但在維蘇威山麓,卻不需要文學大師的雕琢,任何有感情的人,都可以通過因火山灰窒息而死的不幸的人們遺骸的姿態,復活當時的故事。”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龐貝考古局局長彼得羅·喬巴尼·古佐這樣說。展品中除了壁畫“彈豎琴的阿波羅”、“大理石的赫拉全身石雕像”、重量超過600克的純金“蛇形手鐲”等珍貴藝術作品外,還將展出罹難者的遺骸模型,再現了人們瀕死時痛苦的瞬間。
觀展分析·中國觀眾普遍為獵奇“當你要去龐貝時,哪怕僅僅是走馬觀花,也需要事先進行充分準備。因為你必須清楚你可以安排多少時間,你有怎樣的熱情,以便通過可行的手段,設定你能夠達到的目標。”彼得羅·喬巴尼·古佐說。同樣,由于489件龐貝古城的文物涉及文化、歷史、科學、自然等方面的豐富知識,所以如果事先沒有充分準備,可能達不到預期的觀展目標?!霸趪猓谟^看展覽開幕前,仔細了解展覽相關背景、知識,研究展覽圖錄,然后反復地前來觀展,已經成為很多人的良好習慣。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副館長馮光生說,由于各種原因,很多中國觀眾還處于簡單的獵奇的層面,譬如關注展品的價值。這種心態可以理解,存在也很合理,但不應該成為一種趨勢?!拔覀冊e辦的‘從莫奈到畢加索——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精品展’,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昂貴的引進展。如果用這種天價來進行宣傳,可能能‘忽悠’來一些看熱鬧的觀眾,但并不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薄芭e辦意大利文藝復興展時,我們曾通過相關調查、留言簿,來研究觀眾心態。結果發現,一些觀眾對于為什么展覽里沒有自己印象中熟悉的文藝復興三杰那幾件代表作,表示很失望。
對此,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解釋,其實當前中國業內的專家對文藝復興的了解都很有限,更何況普通觀眾?!瘪T光生說,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對西方藝術的儲存太少,事先也沒有做任何準備,觀看展覽的時候自然會有心理落差,就會回過頭來說展覽不好。
專家建議·根據自身情況做準備目前,有關專家搜集了不少涉及龐貝的書籍、影片、電子圖書等資料,方便觀眾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準備。余秋雨在他的《南方的毀滅》中曾這樣描繪自己的龐貝之行:“我到龐貝古城廢墟,已經是第二次了。奇怪的是,兩次都深感勞累。平平的路,小小的城,卻累過跋山涉水,居然…
想來想去,惟一的原因是,心累。心累,不是累在廢墟,也不是累在死亡。龐貝古城被火山灰淹埋,發生在公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今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了。一千九百多年下來,即便從來沒有遇到過火山爆發的城市也都變成了廢墟,因此很難再讓我們勞于愁思、累于感慨?!眲④凇度讨凰馈返奈闹袑懙溃骸吧系墼趧撛烊f物之前,先創造了愛!愛,可以使人忍著不死!考古學家,在被火山巖漿淹埋的龐貝古城,找到那似乎中空的巖層,鑿出一個孔,灌進石膏,等凝結之后挖出來,竟呈現一個母親緊緊俯身在幼兒身上的石膏像。
那石膏像是什么?是凝固的、偉大的、永恒的母愛,讓千百年后的人們,憑吊哀傷…”龐貝古城資料鏈接電子圖書《神秘古城龐貝英文歷史資料大揭秘》以及歷史小說《龐貝古城羅伯特·哈里斯》都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紀錄片1.比利時紀錄片《龐貝古城現場》1971年10月,英國傳奇搖滾樂團平克·弗洛伊德在龐貝古城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羅馬圓形劇場上,進行了一次沒有現場觀眾的演出。這次演出被制成電影于1972年的9月在愛丁堡音樂節上首映,反響不俗,隨后發行的錄像帶也成了市面上的長銷品種。2.2003年英國廣播公司出品的《龐貝古城最后的一天》本片通過目擊者的眼光,呈現龐貝城的最后二十四小時。
3.國家地理協會拍攝的科教片《探索41維蘇威火山陰影》4.英國廣播公司與Discovery探索頻道聯合制作的《龐貝城末日》書籍1.《龐貝城的末日》2001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英國人鮑沃爾-李敦撰寫的歷史小說,以公元一世紀古羅馬的龐貝城為背景,敘述了一雙位目失明的賣花女奴尼狄亞幫助相愛著的格勞科斯和伊俄涅戰勝邪惡和災難的動人故事。2.2005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國人西利的《龐貝城與赫庫蘭尼姆城》,本書講述了龐貝城與赫庫蘭尼姆城這兩個在火山爆發中被毀滅的城市之前的繁榮景象以及當時的人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