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以來當代陶藝創作出現良好勢頭,但只有為數不多的當代藝術批評家注意到當代陶藝正在以一種特殊的、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傳統的藝術語言參與中國當代藝術、當代文化的建構,而對當代陶藝創作的批評闡釋和理論研究至今并未深入展開———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的當代藝術景觀中,一個值得注意但卻多少有些被批評界忽視的場景更迭是現代陶藝的迅速蓬勃發展。作為一種現代藝術表達,現代陶藝幾乎是與其它樣式的現代藝術同步發生的,它一開始就受到各種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被賦予了對人性和社會歷史文化的思考。
雖然它使用的是人類最古老、最原始的媒材———泥、水、火等,但它關注的卻是當下的人性、社會和自然,因而富于濃厚的現代文明氣息。與傳統陶瓷藝術的根本區別在于它徹底擺脫了實用性、裝飾性功能的束縛,因而獲得了相應的現實文化針對性和文化批判功能,而這正是現當代藝術的靈魂。與有著悠久傳統的繪畫、雕塑等藝術樣式相比,現代陶藝又天然具有塑造和表現上的極大自由。另一方面,由于物質媒材的天然性質,即水、火、土與人類源遠流長的親和關系。
陶土、釉料的可自由發揮度與燒制方式帶來的不可預期性的奇妙結合,給藝術家的靈感、想象和智慧提供了極為開闊的活動空間,使技藝、激情和思想可以自由馳騁其中。這不僅對許多藝術家產生了極大誘惑,也大大激發了公眾廣泛參與的興趣和熱情。20世紀80年代隨同中國現代藝術運動一道起步的中國現代陶藝,在90年代終于形成由一批富有創新意識、實驗精神和文化思考熱情的中、青年陶藝家組成的創作力量,而且在這支創作力量的帶動下出現了全國性的陶藝創作熱潮。
應該說這是中國當代藝術綜合場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標志著中國當代藝術多元化格局的成熟和完善。不僅如此,由于如前所述的陶藝語言的天然公眾性,當代陶藝還是當代藝術聯系社會和公眾的一個重要通道。當代藝術的眾多學術成果可望通過優秀的當代陶藝創作和群眾性的陶藝活動得到普及,將當代藝術的一些理念轉化為社會公眾的共識。
然而,情況卻是1990年代以來當代陶藝創作出現的良好勢頭,并未引起批評界、理論界的足夠重視,只有為數不多的當代藝術批評家注意到當代陶藝正在以一種特殊的、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傳統的藝術語言參與中國當代藝術、當代文化的建構,但對當代陶藝創作的批評闡釋和理論研究卻顯然并未深入展開。
這與1990年代實驗性水墨藝術引起批評界的廣泛關注、實驗水墨作為當代文化問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美術傳媒中頻頻出現并引起激烈爭論的情況,形成鮮明對照。雖然沒有必要去深究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但卻有必要改變批評對當代陶藝創作領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漠不關心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