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拍業已拉下帷幕,當代油畫藝術市場在趨于理性的整體形勢之下局部開花,記錄不斷被刷新。首先是嘉德、保利兩公司的“當代藝術專場”單場成交額近億元,張曉剛、冷軍、王懷慶等多位當代藝術家紛紛創下新高記錄,更有劉小東10米長巨作《三峽新移民》以2200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的新記錄。
二十余日后,記錄再次被刷新,吳冠中《長江萬里圖》以3795萬元創下了吳冠中個人作品的最高價和中國當代油畫作品最高價。這些具體的數字都在向我們述說著一個個扣人心弦的“藝術的故事”…與這些已被市場廣泛認可、價位超高的作品相比,當下年輕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價位可謂“微不足道”。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圈內公認的當代藝術“四大金剛”,火爆異常的劉小東,還是備受關注的“七零后”代表人物夏俊娜、尹朝陽等,他們都經歷過身體和藝術的“生理年輕期”,逐步從學院到畫廊等一級市場再到拍賣這一高端市場,由“年輕”步入了“成熟”。
很多朋友不熟知的是中國當代藝術名將們作品的最大倉儲不在內地,而是在港臺地區、日本、新加坡和歐美國家的畫商和收藏家手里。最有說頭的就是前瑞士駐華大使希克先生,他用了十余年時間,收藏了180余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近2000件繪畫、雕塑、影像等作品,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中國當代藝術的最大藏家和贏家。國際藏家手里緊攥中國當代藝術的上乘好牌,有計劃有節奏地分次發出。他們相對成熟的判斷力、敢于嘗鮮的魄力和雄厚的財力讓內地藏家多少有些被動和力不從心。時下,國內一些前瞻性強的藏家朋友們也正是從這一點受到啟發,不再盲目地追隨于國外操盤手之后,而是主動出擊,把目光投向了成長中的“七八后”青年藝術家。
他們相信第N個夏俊娜、尹朝陽正潛藏在這一“原始群”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作品的不斷成熟,這些“小年輕”必將趨向茁壯、輝煌,屆時“伯樂”們也將功成名就,市場回報也將不菲。“七八后”青年藝術家們有著不同于前輩藝術家的全新生活體驗和藝術生態,以鮮明的個性氣息和時尚符號創造了一個“另類”的“藝術世界”。
年輕的他們有著扎實的功底和旺盛的創作力,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從生活中廣泛汲取新鮮、多元的“后現代”的理念,在表現手法上大膽探索,形成了或抽象或具象,或寫實或表現,或傳統或當代的多元性手法,自如地傳達著內心深處的理念,展示著自己作為“新秀”的出眾才華,在各類展覽中勇得嘉獎不甘落后。他們中的不少人已經在藝術品市場上嶄露頭角,在校期間或剛步出校門即被畫廊“盯上”,或踏足拍場創下了小有高度的“拍賣記錄”。
諸如“卡通一代”中1979年出生,2002年畢業于西安美院的徐毛毛的油畫作品《我們去遠方》成交價41800元;1979年出生,2005年畢業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的梁彬彬的雕塑作品《鳥籠與熊NO.4》以46200元成交;1980年出生,2006年畢業于中央美院油畫系的王龍軍油畫作品《走進美麗世界之一》以70100元成交;
1981年出生,2003年畢業于四川美院油畫系的高瑀的油畫作品《夢見佳佳的綠色頭發》以63800元成交,《猜不懂,你也看不透》以267120元成交,創下了同齡藝術家群體的最高記錄…目前這些剛剛出道的“小年輕”作品價位普遍偏低,屬于投資收藏的“原始股”。數年后當他們以主流角色出現在藝術市場時,其價值和價格必會幾倍甚至幾十倍于現在,在精神和物質等多方面都將給予藏家豐厚的回報,也給當下熱鬧非凡的藝術品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清新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