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經受過苦難與磨練的行為藝術家。從92年考察圓明園畫家村,93年進住北京東村,直到現在的798工廠的"料閣子"工作室。從開始做作品,別人不認識,到封殺,再堅持,直到現在國際國內對他藝術作品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從水滴、火焰到天安門、夫子廟,從中國紫禁城到古羅馬競技場,從雕塑到人,蒼鑫用薩滿的儀式來完成了與人、與物的精神交流。
而換衣服,這一看似再簡單不過的日常行為,在蒼鑫的作品中,也被賦予了新的寓意,藝術家與警察換服裝、與護士換、與京劇演員換,當特定人物被剝離了象征職業的服裝后,他們就像被剝奪了各自特殊的社會角色,而藝術家通過這種象征舉動進入了他者的軀殼,仿佛能夠自由出入他人軀體的神秘的靈魂使者。最終,蒼鑫在天人合一系列中實現了人與自然完美的結合。行為藝術是被許多人罵的,因為這種藝術太難被常人理解,而且也不乏許多肚內空空,借此賣弄之輩。
然而,對于這些真誠的藝術家們,無論是否理解,我們都應該尊重。蒼鑫,他的作品很有哲理性。每一個系列都有相對明確的主題,通過巧妙設計的行為表達出來。這比之通過繪畫等藝術方式更加具有現實感,因而也往往更有震撼力!當我們周圍充滿了膚淺的商業文化產品時,當我們被中庸的為人之道囚禁于碌碌無為的生活軌跡時,我們的視野中缺少的正是這樣一種人的精神。
蒼鑫簡介滿族,黑龍江人,1967年生。1988-1989年蒼鑫在天津音樂學院進修文學,1991年開始自學繪畫1993年進住著名的行為藝術家聚居地——北京“東村”。兒時經歷過疾病和家庭破裂,蒼鑫自北京“東村”成長為一名活躍國際的中國藝術家。北京“東村”在1990年代中期,一面遭受警察的圍剿,一面成為中國行為藝術的圣地。1995年包括蒼鑫在內的北京“東村”藝術家集體創作的行為藝術作品《為無名山增高一米》,傳達出人與自然、當代藝術與中國社會詩意而悲憫的關系,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在199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而蜚聲海外。
蒼鑫認為自己的藝術秉承了“薩滿”的精神氣息,他的的行為作品總以一種異想天開的身體感官方式體驗世間萬物,將自身作為維系自然及社會關系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