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潘柏林、周炳大師在百忙之中來到東鵬陶瓷文化節現場,才有幸得以與大師面對面的機會,兩位大師有著很強的個人魅力,潘大師個性率直隨意,周大師則是低調務實,在采訪的過程中,兩位大師都強烈的表示出了作為陶瓷文化的承接者之一,有義務和責任為陶瓷文化更廣泛的傳播做出自己的努力。
![不銹鋼村莊黨建文化雕塑-不銹鋼村莊黨建文化標語雕塑 不銹鋼村莊黨建文化雕塑-不銹鋼村莊黨建文化標語雕塑](/uploads/product/20210419104750_56090.jpg)
鮮明創作風格傳承陶瓷文化喜歡美的東西,去過俄羅斯,把認為美的東西都看了一遍,畫畫功底也很強的周炳大師,說起自己的風格特色很謙虛:“那些贊美的詞語都是別人給我按在頭上的,就個人而言,只是從小接受了美的熏陶,一直對美的東西有自己的執著,加上自己生于這個時代,順其自然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八路軍紅色文化抗戰銅雕-八路軍抗戰銅雕 八路軍紅色文化抗戰銅雕-八路軍抗戰銅雕](/uploads/product/20210415104747_40934.jpg)
”這種風格被日本人民喜歡,之前有人對周大師說:“你在日本就是絕對的大師??!”現場的周大師說:“我哪里是絕對的大師啊,中國的大師多了去了,僅僅石灣就有很多,從這就看出了我們的局限性,陶瓷文化以及名人的知名度還是不高,酒香也怕巷子深啊?!辈坏貌徽f潘柏林大師是個天賦極高的人,沒有陶藝世家的出身,也沒師從名人,無師自通成為石灣陶藝新一代的代表,形成自己獨特“法無定法、傳神多變、亦莊亦諧、宜古宜今”的鮮明藝術風格。
![城市不銹鋼黨旗宣傳文化標語雕塑-不銹鋼黨旗黨建標語雕塑 城市不銹鋼黨旗宣傳文化標語雕塑-不銹鋼黨旗黨建標語雕塑](/uploads/product/20210419135927_98945.jpg)
大師介紹說:他在繼承傳統陶藝的基礎上,從表現形式、材料、題材等方面進行創新。隨意揮灑,自己的想象,創造出了《恩愛夫妻》等著名的作品。談起陶瓷文化的傳承,兩位大師一致認為,民族陶瓷藝術的發展,在形式上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打上時代的烙印。但作為傳承者之一,潘大師認為我們傳承的就是一個“神”,就是神韻、感情。
![不銹鋼黨旗黨徽主題雕塑-不銹鋼黨旗黨徽雕塑解放軍革命戰士英雄人物紅色文化主題雕塑 不銹鋼黨旗黨徽主題雕塑-不銹鋼黨旗黨徽雕塑解放軍革命戰士英雄人物紅色文化主題雕塑](/uploads/product/20210415144451_12699.jpg)
這種文化的精髓為人們繼承下來,將陶瓷文化與現代建筑材料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新感覺,于是就成就了個人對陶瓷文化的傳承。周炳大師則表示:“中國陶瓷文化是個大概念,各個地方的陶瓷有自己獨特的特色,只有好好繼承各自的特色,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取其糟粕慢慢發展、順其自然發展。現在我自己能做的事,就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眱晌淮髱煴硎痉鹕绞癁呈侵袊沾?a href="/diaosu/4525-1/" target="_blank">文明重要的發源地,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需要花大力氣去傳播的,才能產生大的影響力,才能有更多的人來關注陶瓷的發展。
![城市不銹鋼大型黨建文化主題雕塑-城市不銹鋼大型黨建黨旗文化主題雕塑 城市不銹鋼大型黨建文化主題雕塑-城市不銹鋼大型黨建黨旗文化主題雕塑](/uploads/product/20210419112907_27660.jpg)
文化節就是傳播陶瓷文化一種很好方式,此次東鵬舉辦的陶瓷文化節就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南北陶瓷的進一步融合,為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努力,而陶瓷文化的傳播產生的影響力則會帶動陶瓷各分類行業的興旺與發展,是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潘大師說:“一個民族的偉大在于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而一種珍貴的陶瓷文化的偉大,也同樣依靠于她的影響力,比如比如羅馬建筑,就以其特色揚名世界。我們一定為輝煌的陶瓷文化的傳播繼續做出努力。
”采訪了解到,潘大師為藝術是屬于社會的,石灣陶藝必須后繼有人,才能發揚光大。近20年來,他打破“家傳技藝”的小作坊意識,以原來的灣江藝術陶瓷廠和自己創辦的南江陶瓷工藝廠為基地,擇賢傳道,不分親疏、地域廣收門徒,先后帶徒20多人,為陶瓷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周大師介紹說石灣本身就具有國際性,好多日本、韓國人都到石灣參觀,而現代陶藝則以石灣為基點舉辦了多次國際性的研討會,這本身就體現了石灣的國際影響力,根在石灣的企業用文化的概念營銷,進一步提高了整個陶瓷行業的影響力,是一次不錯的舉動。
一個民族的文化建立在其經濟法發展的基礎上,陶瓷文化的很好的傳承與發揚依靠的是中國國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完成,隨著國家國力的不斷提升,陶瓷文化會越來越輝煌,從而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引領世界的潮流,潘大師如是說。
作為陶瓷文化的承接者之一,周大師表達出了他的愿景,勤奮得做好自己的事情,作為藝術家不斷的攻克自己的瓶頸,持續創新,跟隨時代的步伐,為推動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貢獻。潘柏林大師作品:《天倫樂》充滿了生活情趣:“爺爺要抽煙,孫子在后邊,天倫最快樂,快樂成神仙”潘柏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1980年到石灣灣江藝術陶瓷廠從事陶藝創作,先后修業和就讀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及廣州美術學院?,F任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佛山石灣陶瓷學會副理事長。多年來,潘柏林孜孜不倦,廣采博收,藝師百家,自成一格,成為近年來石灣陶藝的新派代表。
代表作有《回娘家》、《劉備》、《觀日》、《姜太公》等,作品《黃飛鴻》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和優秀作品獎。2001年被評為廣東省工藝美術二級大師;2003年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炳,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61年進入石灣美陶廠美術學校學習,師承劉傳、莊稼、曾良等名家,畢業后參與陶藝創作,后在群眾美術活動中創作了大量的泥塑、連環畫、宣傳畫作品,造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進入佛山第一建筑公司雕塑室工作,九十年代調入佛山雕塑院。
周炳以期獨特的悟性把民間藝術優美的造型和流暢的線條溶入到大型雕塑的體面結構和團塊動勢中,使人感到其作品穩健中有靈氣、豪放中帶輕盈、流暢中藏毅力,格調清新、雅俗共賞。近年來他創作的雕塑作品《唐魂》入選八屆全國美展,《一統》、《金漿》入選九屆全國美展。他為珠江三角洲城鎮創作了近十座大型的城市雕塑,其中有座落在佛山第一人民醫院的《天職》、高明明城廣場的《日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