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開始的市場熱,是全球化現象,在所有藝術品市場都大漲的情況下,中國當代藝術的飆升最突出,因此出現了人為操縱,把價格頂上去。雖然這樣的現象是少數,但很矚目,還擴散到對當代藝術的整體評價?!裨S多機構攜數億美元,一個藝術家就投入幾百萬美元,在3-5年內有目標、有策略、有組織地在運作。
以“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為開幕展的尤倫斯藝術中心,一方面試圖為中國當代藝術追本溯源,另一方面又強調中心是非盈利的藝術機構,要保護中國當代藝術免受市場的影響。近日,館長費大為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采訪,就中國當代藝術與市場的敏感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上海證券報:你怎么看待中國當代藝術中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斷層現象?費大為:上世紀80年代末,80年代的精英主義文化、前衛藝術運動、吸收西方文化的追求全面破產,這是出現斷層的外部原因;而內部原因是80年代的藝術運動包含著對現代化的誤解,內部的不同傾向沉渣泛起,如民族主義、新保守主義等。但是,85期間崛起的新一代藝術家再也不可能與新中國第一代的藝術家走一條路,他們繼續走藝術開創的路,90年代上半期出現了圓明園畫家村,嘗試行為藝術、政治波普、頑世現實主義等,后兩者都明確否定了85運動的精英主義,也把85運動開始的藝術本體論的探索停下來了,回到批判現實主義。
他們還有策略上的考慮:一是市場運作;一是求助于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求得合法性地位的幌子,實際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完全投入了市場的懷抱。費大為:90年代作品的市場實際上最近幾年才完全起來。80年代的藝術家,有的繼續在走非市場的路,雖然有回顧,但比較零散。80年代起領袖作用的栗憲庭、高明潞也經常發表一些重要言論,但卻被吞沒了。
我們的展廳里有85時期中國藝術家的一句話:中國的藝術家除了沒有錢、沒有大的工作室,什么都有。現在的藝術環境則完全顛倒過來了。2003年開始的市場熱,是全球化現象,在所有藝術品市場都大漲的情況下,中國當代藝術的飆升最突出,因此出現了人為操縱,把價格頂上去。雖然這樣的現象是少數,但很矚目,還擴散到對當代藝術的整體評價。2006年可謂黑云壓城城欲摧,許多機構攜數億美元,一個藝術家就投入幾百萬美元,在3-5年內有目標、有策略、有組織地在運作。在這種情況下進入中國的機構,情況各有不同,如蓬皮杜藝術中心,完全是政府項目,資金來源、如何注冊、運作、監管?
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中國的政策法規還要完備,要研究怎樣避免資金利用美術館洗錢。上海證券報:今年春拍有尤倫斯拋售中國當代藝術藏品的傳聞,對此你有何說明?費大為:我們的收藏是不賣的,過去、今天不賣,將來也不會賣。今年春拍在拍賣場上確實投放了50件,這是一個例外,是為了調整藏品,提高收藏質量。當然,拍賣行在接受這些拍品時有商業條件,那就是要搭上一些市場緊俏的作品。
這50件作品都是我親自過目的,我知道這個事件的嚴重性和后果。2002年9月我接手負責尤倫斯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過去藏品主要來自畫廊,我接手后就想到,要通過某種途徑對藏品作調整。我對拍賣市場并不關心,因為拍賣行情與我們的工作沒關系,我們不會根據拍賣價格的高低來選擇藏品。我們建設尤倫斯藝術中心,投入了一億元人民幣。這次的展覽,除了20%的展品是我們的藏品,大多向國際美術館、藏家和藝術家借展,所以開支將近600萬元。我們正在嘗試辦一個非盈利的國際平臺,希望讓藝術家在這個平臺上可以自由地創作,保護他們免受藝術市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