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香港佳士得“20世紀中國藝術夜場拍賣”舉行。此場拍賣也是香港佳士得繼今年春季首次推出“20世紀夜場拍賣”的第2次嘗試。可能是前場“亞洲當代藝術夜場拍賣”的影響,該場競拍也不活躍。此場拍賣共22件拍品,最終只成交了10件,成交率只有45.4%,成交總額7472萬港元。與春季同場拍賣成績相比明顯“縮水”:春拍香港佳士得首次在亞洲推出“20世紀中國藝術夜場拍賣”,26件拍品中19件成交,成交率73%,總成交額高達1.51億港元。
在上拍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無論是在成交量、成交率還是成交總額上本季都比春季有明顯的下降。本場最高成交拍品是趙無極的《向杜甫致敬》,該作品多次在趙無極的各種展覽中亮相,可謂趙無極的一件代表作,所以最終能夠以4546萬港元的成交價創(chuàng)出其個人作品新的拍賣紀錄實屬情理之中。這件作品的高價成交反映出的只要市場中出現的是藝術家的代表作或者是精品就依然有資金“跟進”,現在的買方市場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對于市場的信心。
那些有品位、有實力、有膽量的藏家往往就能夠在別人恐懼的時候反而變得愈加貪婪,精品逃不過他們的視線。另外,一些深受港臺地區(qū)藏家喜歡的藝術家作品也拍出了較為理想的價格。例如常玉的靜物作品《秋夜白菊》,估價在300-500萬港元的這件拍品最終以842萬港元成交。常玉的靜物深受香港、臺灣藏家的喜愛,其作品存世的數量較少,所以其作品近兩年總能以高價成交。朱沅芷的作品《歡樂節(jié)慶的百老匯》估價在550-750萬港元之間,最終以578萬港元的價格成交。整場拍賣成交不佳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買方市場目前對于油畫市場整體信心的缺乏,另一方面拍品的質量稍遜于春季拍賣,尤其是本場中后面幾件拍品并不是藝術家的精彩作品,而是藝術家的較為普通作品,所以這也導致了本場拍賣成績并不理想。
12月1日,香港佳士得舉行了“20世紀中國藝術日場”拍賣,該場拍賣上拍了109件拍品,最終只成交了66件,成交率只有61%,成交額為4148.27萬港元。有10件拍品的成交價格超過了100萬港元。成交率比夜場拍賣有所回升。本場中趙無極的《15-4-70》以506萬港幣的價格成為該場拍賣最高價,藝術家王濟遠的作品此前較少在拍賣市場上亮相,此次其作品《自畫像》估價只在30-40萬港幣之間,但最終卻以338萬港元成交,其另一件《臥著的裸女》估價也只有35-45萬港元之間,最終也以158萬港元的價格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