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初到12月初,衡量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風向標”的3家重要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中國嘉德、香港佳士得相繼結束了他們2008年的秋季拍賣。從這3家拍賣公司最終取得的結果來看,成交“縮水50%”無疑成為本輪秋拍的代名詞。從2003年秋季拍賣到今年上半年春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一直處于一個上升通道中,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規模也呈幾何級的增長。
尤其是2007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顯示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交易額擴大到了236.94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41%。如今,截止2008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額為115.75億元,但是這種高速增長的勢頭將在今年秋季暫時停止。
香港佳士得在上半年春拍中,成交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22.84億港元,成為香港佳士得自1986年成立以來單季拍賣成交最高值。而此次秋拍,香港佳士得只取得了11.3億港元的成交總額,與春拍相比減少50%。進駐香港最早的香港蘇富比今年春拍的總成交額為17.4億港元,同樣成為香港蘇富比單季拍賣較高的一次,而此次秋季拍賣該公司的成交總額只有9.62億港元,也“縮水”了44.7%。而經營了15年的內地“領頭羊”中國嘉德拍賣今年春拍總成交額為9.93億元人民幣,這一單季的拍賣成交額甚至超過了嘉德公司2006年全年9.83億元人民幣的成交總額。
而此次秋拍嘉德公司最終只取得了3.6億元,成交“縮水”高達63.74%。2005年下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熱點”從中國近現代書畫轉移至中國油畫。由此,中國油畫市場逐年上漲。2007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國油畫和當代藝術的成交總額達到了30.21億元,已經接近了整體市場的1/3。其中尤以中國當代藝術從2006年掀起的“價格風暴”成為這3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最為“亮麗”的風景,然而在此次秋季拍賣中也是調整最為劇烈的部分。
仍以上述3家拍賣公司拍賣結果為例,香港佳士得08年春拍首次策劃推出了“亞洲當代藝術夜場拍賣”,當季香“20世紀油畫”和“亞洲當代藝術佳士得共取得7.34億港元的成交額,但是今年秋拍卻只有2.62億港元,比春季下降了64.3%。而香港蘇富比春拍時的“20世紀油畫”加“當代藝術”共成交4.03億港元,秋拍下降39.9%,只有2.42億港元。中國嘉德更是出現劇烈跌幅,今年春拍油畫成交總額2.47億人民幣與秋拍的5551萬元人民幣相比下降了77.5%。
一直以來,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最為穩定應屬中國瓷器和雜項拍賣。但此次秋拍中這部分的拍賣總額同樣未能幸免“縮水”的命運。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也雙雙出現下滑走勢。如香港蘇富比今年春季“中國瓷器及雜項”總拍賣額達7.57億港元,秋季則僅為3.9億港元,同比下降48.4%。
而香港佳士得春季“中國瓷器及雜項”拍賣總額為6.54億港元,秋季只有3億港元,減少了3.54億港元,下浮同樣超過50%;中國嘉德更甚,春季瓷器雜項拍出2.4億元人民幣,創單季歷年最高成交額,而秋季則只有8291.72萬元,縮水近2/3。由此,秋季書畫市場算是最為穩定的一個板塊。由于2005年至2007年,中國書畫市場在價格上進行了充分調整,所以此次秋拍遭受調整較前兩個類別相對較小。如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今年春季的成交額為1.48億港元,秋季下降到1.16億港元;
香港佳士得此次秋拍中國書畫總成交1.89億港元,相較于他的春季拍賣中國書畫成交2.28億港元來說也只降了20%;相對而言,中國嘉德08春拍書畫板塊總成交額為4.52億元,而剛剛結束的秋拍書畫總成交額只有2.04億元,減少達到50%。從宏觀角度來看,由于目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正從原來的收藏型市場逐漸向投資型市場轉變,這就使得藝術品市場與金融市場的聯動性變得更為緊密。
今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在秋季都遭遇到了危機,成交額都幾近縮水一半,這種現象也是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全球化屬性的最佳注腳。從市場結構來看,中國油畫及當代藝術部分出現調整最劇烈,3大市場支柱中有兩個都出現了下行的趨勢,這可能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即將步入近期的“下行通道”的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