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厚發先生是近幾年活躍于珠三角的知名實業家,正值國際金融風暴橫掃全球之際,很多出口型企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廣東東莞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而徐厚發創辦的企業卻能在其中越做越紅火。在行業陷入信心恐慌和危機的時候,徐先生只用平時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果斷入貨,并以一個超低的價格并購了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
作為一個酷愛藝術、藏品豐富的收藏家,徐厚發對這一段時間如何收藏藝術品發表了諸多見解,以下是記者與徐厚發先生的訪談對話。記:徐先生,您為什么喜歡用“宗教”般的經典或虔誠去形容您所欣賞的藝術家和他的作品?徐:如果說人類的智慧可分為科學、哲學、宗教三個層級的話,最多人所追求的科學是無限接近真理的過程,哲學是對真理的思考,而宗教是對真理的證悟,它能給人以智慧和希望??v觀古今中外,能夠流芳百世的頂尖大師對他所追求的藝術無不帶有一種宗教般的虔誠和為之獻身的精神境界,作品上所體現出來的內涵便有了觸動觀者心靈深處的恒久力量,也讓人產生一種頂禮膜拜般的崇敬。
記:好幾年前,您已收藏了冷軍不少的作品,近年來更開始了對郭潤文的作品予以關注和收藏,您是不是偏愛于寫實風格?徐:具象和抽象,一個是對世界的展現,另一個是對世界的思考,兩者我都喜歡。我也收藏了不少冷軍的寫意國畫,畫得非常棒。喜歡收藏冷軍的作品是緣自于對他個人的勤奮、才氣,和那種追求對畫面經營的細致到極限的欣賞。
喜歡收藏郭潤文的作品,因為他是立足于非凡的寫實基礎上展現畫家心靈懷舊和冥想并以宗教般虔誠創作經典來打動學術界和收藏家的油畫大師。以“具象研究”為己任的郭潤文,在他的影響之下,更聚合了一大批年富力強的藝術追隨者,而且精品迭出風格各異,這其中有:陳子君的如夢似幻,薛景的豐滿拙重,王卓的細膩質感,孫洪敏的古典執著,岳雷的空靈迷蒙,趙崢嶸的詩情畫意,劉晟的清新活力,羅奇的金屬般明亮,郭祖昌的泥塑陶瓷般的厚重…徐:我正準備寫一篇文章,將個人收藏的經驗進行總結和梳理,對藝術家作品的收藏標準概括起來有十條:1、必須有才氣;
2、藝術家必須懂得處理好人際關系;3、受批評家、策展人的推崇;4、要懂得吸引媒體的關注;5、要經常參加有高學術水平的展覽;6、有美術館、基金會、大型機構、大藏家的收藏記錄;7、有好的拍賣記錄;8、有上檔次的畫廊代理;9、有創新精神和能力;10、具有民族性。記:在這種經濟環境中,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藝術品收藏,您都高歌猛進逆市而行,您的判斷是什么?徐:年前,我去了歐洲、南美、北美等十多個國家考察了一輪,得出了這樣一個結果,國際金融危機形成是西方國家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并造成實體經濟危機,但對于中國人來說,卻是有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中國利用好這個機會完全可以縮短進入經濟發達國家行列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里,我收藏了不少頂級的藝術品,而且是以平時三分之一的價格收藏。有人擔心,經濟的谷底還沒到底而采用觀望態度,但我認為,谷底是永遠無法讓人判斷和預知的,客觀上判斷,所有人恐慌的時候就是機會。徐:收藏家不能把自己吃飯干事業的錢作收藏。我認為,收藏是在經濟富余的輕松狀態下進行的一種心靈調節和精神消費,收藏可以給予心靈的富有和知識的增長并由此認識一些更高層次的朋友。無可否認,客觀上也可以帶來財富增長的回報,不過,這可能是明天、后天或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