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藝術所表達的是“精神的現實”和“更高級的現實”。抽象藝術在西方的產生和拓展,一方面是藝術自律的邏輯結果;另一方面應是西方文化精神中的純粹形式思維和純粹符號的特質所賦予的。西方文化精神中的抽象思維反映在它們的文明成果十分明顯,從哲學到科學的一些根本的拓進,尤其是西方在文藝復興之后所經歷的人的解放和科學的昌明、思維,尤其抽象性思維在其中的決定性作用是為文明史所一再證明了的。
所以哲人說:沒有抽象思維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在抽象藝術的境界里,藝術的根本問題是藝術的主體性問題,即藝術主體如何在不受任何約束——既不受任何觀念的約束,也不受它要表達的客體的約束——的條件下,自由地表現人的情感世界。抽象藝術所打造的情感世界完全超越了現實世界可以對應的物質局限或在日常經驗中所建構起來的平凡想象,把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所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圖畫還原到它們賴以存在的基本元素上,并按照藝術家個人的豐富想象來重新構造起他所看到的畫面。
在這樣的畫面里,你看不到神圣的道德教化,也看不到世俗生活的影子,看到是流露藝術家個性的真實世界?;趯λ囆g主體性的信仰,抽象藝術確立了藝術新的價值尺度。判斷藝術價值不再是根據藝術是否忠實地摹寫了客體的所有細節,或是否完整地圖解了某種思想的全部精粹。
和這些附加于藝術之上的藝術尺度有著根本區別的是,抽象藝術是把非實在的純形式的審美世界從世俗的現實世界中提煉出來,把它既作為表現情感世界的藝術形式,又把它看作是一種藝術理想和藝術本身的目的。抽象藝術的形式性和純粹性構成了這種藝術形態的全部內容,由此從本體論上把原先支撐藝術的意識形態基礎完全清除出去,取而代之的是確立了藝術語言的本體論地位。印象派以來藝術形態演進的邏輯表明,決定藝術形態變化和更替的決不是觀念的變化或藝術所要摹寫的客體的變化,而是藝術家對新的藝術語言的探索。
藝術語言自律性的形成推動了新的藝術形態的形成。中國的“抽象藝術”。傳統留給當代中國藝術家的最大資源是“意想”性的形式創造?!耙庀蟆弊鳛橐粋€中國藝術美學的特有范疇,最早系由“圣人立象以盡意衍化而來。意指審美觀照和創造中的感受、情志、意趣,這個“象”是出現于精神和想象中的形象?!耙庀蟆痹谥袊煨退囆g中的實踐及其言說,一方面是中國傳統藝術進入到一個獨特的境界;
另一方面也是其產生了具有“自然抽象”意義的表達方式和語言。但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最終止于此,沒有向前推進,沒有發展到純粹意義的抽象藝術、沒有出現形式抽象。中國當代的抽象藝術,雖然在精神文化動力來自西方,但其形式資源卻與中國傳統藝術的意象性有深刻的而又內在的關系,或許從“差異性”的角度說,中國抽象藝術的魅力就在如此。
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的展開是中國抽象思維成長的某種象征。〔以上為縮寫版〕王櫻璇∶呵呵,鄧平祥是我老鄉呢,非常之贊同,抽象藝術絕不能只是一種繪畫形式,而應當成為一種思想意識。彭朝∶實際上更應當說是首先具有抽象意識,然后才有抽象哲學,最后出現的是抽象形式!耳東∶夠狠的。
禮敬!以此為序展。贊!抽象!找個新名。要確立!其實大家都懂。其實骨子里'現實與理想,人總歸現實,送你一句我的覺言∶“古今藝術、文化”,假得才是美的。你要學會造假。欣讀章文,真的太多,都是“論者論”,“換個姿態想”,寫好!
今“文”能以“意象”為序。高見。因為“人”悉知易共鳴!“。端為育人賢,今日殊尊重,眾志綠山川”。保重,重!王櫻璇∶沒錯,抽象思維在現實生活中也就是一種理性思維,不管是藝術家還是普通人都需要這種抽象的理性思維來理清生活的亂麻。
彭朝∶是的,如果脫離了這種抽象的理性思維,現實是非??膳碌摹渭兊摹艾F實”會將人的本性轉化為純粹的為了適應進化而單純的“動物性”。從而喪失所謂的“人性”。正是基于這種抽象的理性,才使得人之所以稱之為人。而不是盲目的從屬于“生活”。
王櫻璇∶可當感情遭遇現實時,是否是要感性從屬理性呢,理性能為感性做些什么,難道就只是理性的回避?還是理性的解決?呵呵跑題了!梁嘉曉∶“可當感情遭遇現實時,是否是要感性從屬理性呢,理性能為感性做些什么,難道就只是理性的回避?還是理性的解決?”——既然櫻璇女士這么問,我想,抽象思維包括了理性和感性,沒有理性這一架子骨,是襯托不出那變化萬千的感性色彩的,我這樣認為可以嗎?
彭朝∶有道理,純粹的理性是可怕的,但是失去理性的藝術則會愈發瘋狂,毫無節制。也許“抽象藝術”本身就是某種架構于理性基礎之上的感性創作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感性的充分揮發必然要以某種特定的模式,構架,手段等等一系列客觀的所謂“理性”為基礎,失去這樣的一種所謂的“理性”的基礎,感性的揮發實際上也是有限的,局部性的。理性為所謂的感性所提供的,就是這樣一種為其基礎并在這一基礎之上而不斷進化的平臺。因此關鍵的問題在于我們必須要正視這種不可抗拒的所謂“現實”并在正視的基礎之上而不斷地征服并使其為我所用。
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之上盡情的發揮“感性”的作用。則必然游刃而有余。回避畢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您認為呢?盧躍剛∶“抽象”問題在文學創作而言,或者在其他藝術門類的創作里,比如音樂,是很高級的。抽象能力是很高級的。
從思維形態和傳播形態來說,詩比小說高級,音樂比詩高級。越抽象越具有“世界語言”的特征,這是肯定的。中國人不善于用抽象思維、形而上的語言建構理論,進行各種藝術門類的創作。抽象問題只是所有大問題里面的一小類問題。
這套東西要梳理,就是中國“85新潮”以來發展到今天,社會結構、社會意識、社會心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體現在繪畫里,產生了許多認識線索,比如從文化啟蒙主義繪畫到抽象主義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