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龍紋”在整個明代最富有生氣,龍首威武昂揚,龍嘴上翹,長發飄舞,有雙角,龍身舒展修長,矯健勇猛,盡顯一代名瓷龍紋的霸氣和威懾。蘇麻離青的描繪藍中閃黑,獨樹一幟。明宣德寶石紅僧帽壺。僧帽壺形使見于元代,宣德寶石紅僧帽壺為世所稱,口、足、轉折棱邊常見“燈草邊”白邊。寶石紅僧帽壺,深受清宮帝后所愛,在清佚名畫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此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成吉思汗雕塑-漆金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世界名人銅雕成吉思汗雕塑 成吉思汗雕塑-漆金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世界名人銅雕成吉思汗雕塑](/uploads/22041515/155047_26869.jpg)
元,景德鎮窯青白釉僧帽壺。僧帽壺是蒙藏地區佛教僧侶做法事時的用器,寺院所藏多為明清時期燒制。元代景德鎮燒制的僧帽壺,目前國內收藏僅此一件,收藏于首都博物館。明永樂,白釉僧帽壺。永樂甜白釉是明代白瓷之頂峰,與宣德爐齊名,后世一直試圖超越未果,只好將其視為榜樣。
![畢昇雕塑-中國歷史名人古代著名科學家畢昇雕塑 畢昇雕塑-中國歷史名人古代著名科學家畢昇雕塑](/uploads/22041515/154933_61284.jpg)
永樂甜白,不硬而酥,不膩而甜,不薄而淳,展現一代白釉之王的風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景泰藍番蓮紋僧帽壺。僧帽壺因壺口似僧侶的帽子而得名,是藏傳佛教用器。明永樂、宣德年間景德鎮御窯場有大量生產僧帽壺。它的用途初期專為佛教僧侶飲茶,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變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壺。
![貂蟬雕塑-景區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石雕貂蟬雕塑 貂蟬雕塑-景區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石雕貂蟬雕塑](/uploads/22041514/142723_39306.jpg)
明宣德青花藏文穿蓮雙龍紋僧帽壺,高22.8cm。壺中間書藏文吉祥經文一周,意為: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護佑永平安。底書“宣德年制”二行四字楷款,外加雙圈。宣德灑藍釉缽。灑藍釉又稱青金藍釉,宣德時期創燒。施釉工藝采用吹釉法,釉面滿布均勻的水漬樣藍色斑點,而其中透出的白釉地斑片,尤如雪花飄灑在藍地上溶滲了一般,因而這一釉色又稱為“雪花藍”。
![中國結雕塑-戶外大型不銹鋼懸空的中國結雕塑 中國結雕塑-戶外大型不銹鋼懸空的中國結雕塑](/uploads/22041514/142539_35798.jpg)
成化青花呈色淺淡柔和,典雅宜人,紋飾采取雙線勾勒填色繪制技法,畫工規整,筆觸秀麗,疏密有致,線條優美自然,給人以清新悅目,幽雅脫俗之感,一改永宣以來雄健豪放的風格,而以玲瓏秀奇、端巧工細獨步一時,為世所珍,引得后世追仿無數。明弘治黃釉盤,高5cm,直徑21.5cm。
![畢昇雕塑-中國古代發明家畢昇雕塑 畢昇雕塑-中國古代發明家畢昇雕塑](/uploads/22041515/154933_45776.jpg)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在明代,黃色是宗廟祭器的重要顏色,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的顏色。“方丘黃色”黃釉瓷在弘治以后的各朝都有燒造,弘治時期黃釉瓷器別具一格,蹦用澆釉的方法施釉,所以稱為“澆黃”,又因它的色彩嬌艷,故又稱“嬌黃”。弘治黃釉器歷來被視為明代黃釉瓷器之名品,而被各大博物館及收藏家所珍視。明弘治描紅九龍碗,口徑16.5cm,高7.5cm,低徑16.3cm,底有青花“大明弘治年制”雙圈六字楷款,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碗心與外壁刻畫云龍及雙龍戲珠紋,外壁隙地有靈枝紋。
明正德礬紅游魚紋盤。礬紅是一種低溫釉上彩顏料,色如新橙,鮮艷華麗,自有一種清逸之美。多用來繪制五彩、斗彩。白瓷上一片紅,看起來很靈動,尤其是盤中的魚,清雅靈動。釉色之美,線條之美: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明代何朝宗作品。何朝宗是中國明代瓷塑家,也是德化窯瓷塑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動在明朝嘉靖、萬歷年間。他非常注重作品的藝術性,不是成熟的作品,決不輕易燒制,所以傳世之作較少,作品以達摩、觀音、羅漢等佛教人物居多。朝宗瓷塑,以單純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質地美取勝,美如脂玉,質感強,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他強調對人物神情的刻畫,作品直抵人心。明天啟,青花蓮池情趣圖八方蓋罐。高35cm,首都博物館。口沿下邊飾以城垛紋,肩部繪一周碩大的蓮瓣紋,以青料為地,留出空白折枝蓮。主題紋飾為蓮池荷蓮盛開,數只翠鳥飛鳴自得,嬉戲于蓮荷之間,其間穿插各種飛蟲、松竹、洞石。
脛部飾蕉葉紋,釉色白中泛青,細潤潔凈,使用國產青料,色調鮮艷青翠。這件倫敦拍賣行的青花筆筒,或說花插,高24cm,青花發色明快青翠。獨特之處在于她的畫篇:兩位富家小姐泛舟湖上,賞玩沿岸的湖光山色閑花野草,舟上有小案子置香具酒具,充滿了文人雅趣,明末社會之風便在這個側面盡現。筆筒有修,仍以21250英鎊成交。明崇禎青花盤,盤銘曰:“春風酒一壺,夜月琴三弄。古今罕曾無,試聽錢塘夢”。描畫的是南齊蘇小小和北宋司馬才仲相隔百年的離奇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