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縣位于豫東平原,北鄰道教創始人老子的故鄉--河南鹿邑,西鄰太昊伏義氏建立的龍都--淮陽,鄲城,古稱丹成,傳說春秋時,老子李耳在此將丹練成,故稱“丹成集”。后改為鄲城集,原屬鹿邑,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鄲城縣。(一)依葫蘆畫瓢我1967年出生于河南鄲城,自幼受家庭的熏陶癡迷泥塑藝術20多年,父親是豫東一帶有名的民間藝人,父親給鄰人房屋刻上《木蘭從軍》、《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和花鳥魚蟲,童年的我也跟在大人屁股后面依葫蘆畫瓢,上世紀80年代,我考上了河南沈丘師范美術專業,在孫清祥老師的指導下,美術理論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后來又到河南教育學院藝術系進修,畢業后分配到河南鄲城城郊中學任美術教師,教書之余,我矢志雕塑藝術,1987年,我來到鄭州邙山腳下黃河岸邊的黃河名勝風景區,與人合作創作了大型磚雕作品《西游記》,這幅作品曾在中央電視臺《神州風采》欄目中介紹并引起轟動。
這段時間。我以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為題材,創作了大量雕塑,漸漸有了點名氣,1990年泥塑作品《共讀西廂》參加了河南省第二屆藝術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展,并獲得一等獎。(二)找自己的路按說,我應該按照這條路子走下去,可我內心卻嘀咕起來,想另尋一條新路。在苦悶里折磨了好大一陣子,我做出一個重要抉擇--遠離神話,走進生活。接下來的一兩年時間里,我的手下出現了一大批名人泥塑:胸挎剛槍的雷鋒,演講臺上的導師列寧,手握詩稿的詩圣杜甫,這些人物太可愛了,杜甫大衫上的褶帶,小姑娘大辮子上的發卡,解放軍戰士的濃眉大眼,活靈活現,逼真細膩。
妻子夸獎說,你塑的真像,四鄰八舍也說,振福,你真神,捏誰像誰。2001年秋天,帶著自己的作品,我滿懷信心的到鄭州,找幾個名家指點。來到一家報社,一名老編輯看了我的作品,語重心長地說:“振福,你的作品雖然技法好,逼真,但沒有自己的東西,沒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后我又背著自己的作品赴西安拜西安美院陳啟楠教授為師,又到北京美術大師韓美林工作室學習,也曾到天津泥人張工作室參觀學習,名家的指教,加上自己的悟性,我又一次否定了自己,我要到最熟悉的生活中尋找創作激情,我藝術上的“窗戶紙”被捅開了,我突然發現自己小時候最熟悉的豫東農村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田間地頭熱火朝天的勞動情景,婚嫁時的嗩吶聲聲、飯時邊吃邊說的場面…
一閉眼就閃現在腦海里。會說評書的老父親,推石磨的老母親,爽快的二大娘,地頭擺棋的大爺大伯,不都是自己的模特嗎?我一發而不可收,沒日沒夜地搞創作,再苦再累也心甘。(三)找到了還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魂走進我的工作室,你就像來了到三四十年前豫東農村的田間地頭,房前屋后500多個泥塑人物,再現了農村的100多個生活場景。如幾近失傳的擺方、推磨、唱評書和賣油翁、小貨郎,即將銷聲匿跡的剃頭、編籃、紡花、織布,在我已創作的泥塑中,人們見到的最具現代氣息的作品,是笑嘻嘻的新郎開著四輪車接新媳婦。
我的泥塑作品《小貨郎》2001年參加了河南省首屆民間藝術博覽會獲金獎。2004年5月泥塑作品《快樂的日子》參加河南省第四屆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獲最高獎金鼎獎,2004年9月,泥塑《揚場》、《剃頭》分別獲第三屆中國國際民博會及第二屆中華(天津)民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5年9月泥塑《家鄉戲》參加了中原文化上海行——河南民間工藝美術珍品展金獎。
《河南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朝日新聞》、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上海東方衛視、《大河報》等海內外一百多家媒體做了專題報道。泥塑作品大篇幅發表于《讀者》、《時代美術》、《美術》、《連環畫報》、《名人世界》、《藝術中國》、《美術大觀》、《中國美術家做品大觀》等專業雜志。2004年加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05年加入中國雕塑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我的泥塑作品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擷取處在社會最底層的豫東農村人物在生活中最具有動感的一瞬間,人物造型古拙、樸實、夸張、多半瞇著小眼,咧開大嘴,一幅笑瞇瞇的憨態,表現出的卻是農民歷盡滄桑后的滿足、希望、苦中作樂,還有一點點的失落。
我手中的泥巴是厚重的〃粗糲的表象背后是細膩、敏感、豐沛的精神世界,再現了開墾起來實在比拓殖黃土地費力艱辛得多地上快要消失的民俗風情。作品《家鄉戲》表現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公社文工團來到村里義演,兩位小少年沒見過二胡,小男孩弓著腰好奇的看著二胡,好像在說:“咦,咋拉這么好聽呀?真稀罕。”再看那唱戲的,唱的十分投入,那蘭花指表現的多么自然、到位,拉二胡的也十分帶勁。
作品《盛世歡歌》夸張、粗獷,表現的是,鑼鼓齊鳴、嗩吶聲聲,反映出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豫東農民對祖國繁榮昌盛表達出一種喜悅的心情,黨的政策好,農民翻身得解放,對祖國美好生活的熱烈慶祝。這幅作品也許能勾起中老年人對往事的美好回憶.作品《快樂的日子》表現的是老漢蹲在地頭,笑嘻嘻地馱著小孫子,小孫子留著茶壺蓋頭,老伴一手挎著竹籃子,另一只手掀起上衣撓癢癢。
反映的是豫東農民樸實勤勞的精神風貌。小孫子給爺爺奶奶增添了無限快樂。最近,在賀恒德將軍的資助下,我的泥塑藝術館已基本建好,座落在鄲城縣賀恒德將軍的家鄉大賀莊中原民俗園內內。展柜下正在設計中,計劃在今年10.1開放,目前。
我正作準備,集中精力搞創作,我愿為繼承和發展我國泥塑藝術和民族文化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