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奧運會,沃爾特·威南斯代表美國隊出賽,贏得了射擊項目金牌。他在1912年又一次參加奧運會,并且除射擊之外,還參加了另一個項目,并贏得金牌。沃爾特·威南斯問:沃爾特·威南斯參加的是什么項目?A,馬術B,游泳C,唱歌D,雕塑要是按照以往做選擇題的經驗,我們肯定先排除兩個明顯和題干奧運會無關的選項唱歌和雕塑,然后再考慮,射擊、游泳和馬術都包含在現代五項里面,不太好選,但看照片這位老人家頗有一幅西部片里面警長的樣子,肯定會騎馬,不一定會游泳,所以答案應該是A,馬術?
很遺憾,答案是D。他的金牌的確和馬有關,但并不是馬術,而是…一件青銅雕塑——《美國快步馬》。沃爾特·威南斯,《美國快步馬》是的,當年的奧運會,曾經是比雕塑的。而且不光有雕塑,還有繪畫、建筑、音樂和文學,一比就是幾十年。
在奧運會搞藝術大獎賽這事兒確實不是瞎折騰,而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創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的主意。早在1894年頭一回奧運會之后,顧拜旦就覺得不過癮,不夠勁兒。他覺得世界大同光靠體育的交流還是不夠,還需要有心靈的交流,心靈交流就要靠藝術。顧拜旦男爵皮埃爾·德·弗雷迪顧拜旦的《奧林匹克宣言》手稿于2019年經蘇富比拍賣,以6160萬元成交。
于是,當1912年斯德哥爾摩承辦奧運會的時候,顧拜旦就說,咱那些體育項目:田徑、體操、帆船、馬術…照常比,再加幾條藝術的唄。斯德哥爾摩一開始是很不情愿的,但是最終還是同意增設繪畫、雕塑、建筑、音樂、文學五個領域,各設金銀銅牌。舞蹈、電影和攝影等形式一度也被納入考量范圍,但最終沒有被采納。參賽作品的體裁不限,但有一個要求——必須呼應體育運動主題和奧林匹克精神。這就有了前面咱們說的雙料冠軍沃爾特·威南斯,一個人贏下射擊和雕塑兩項金牌的逸事了。不過,老實說咱們這位奧運金牌得主并不是特別有名的藝術家,他的雕塑作品也是中規中矩。
之所以他贏得金牌,其實也是矮子里面拔高個,第一屆有藝術賽事的奧運會,五個項目加起來,才總共只有35人報名參加,按最終頒發15枚獎牌計算,等于每兩個半人就能勻到一枚獎牌,競爭激烈程度比跑步、跳高可是低多了。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海報,圖畫作者為奧洛夫·霍茲伯格,他的這幅畫并沒有參賽獲獎雖說一開始藝術賽事的熱度不高,但顧拜旦并不打算就此打住。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藝術賽事的參與度逐年增高,到1924年的時候,已經有193位各界藝術家參賽了,而競賽項目也開始細分,繪畫分出了油畫、水彩素描、版畫;建筑獎項分成兩項:建筑和城市規劃。只不過這兩個類別有時候實在很難區分,有時候干脆會把這兩個獎頒給同一個建筑作品。
文學分出了戲劇、史詩和詩歌——這項賽事的參賽者必須使用英語或者法語參賽。有意思的是,咱們的顧拜旦爵爺為了炒高比賽熱度,還曾使用化名喬治·歐羅德和馬丁·艾芬巴赫參加詩歌項目賽事,最后喬治·歐羅德還真的贏了一枚金牌。1924年巴黎奧運會金牌,可以看到左下角包含有豎琴等和藝術有關的元素音樂賽事雖然分出了管弦樂、獨奏和人聲,但其實這些作品都是以樂譜的形式遞交給組委會的,并不是像今天的選秀節目那樣由樂手現場表演給評委。
盡管評委們并非等閑之輩——音樂賽事評委中包括有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這樣的樂壇傳奇,文學評委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爾瑪·拉格洛夫等,但在面對這奧運選手時,評委們難免因藝術主張的分歧而難以達成共識。事實上,斯特拉文斯基擔任音樂賽事評委的1924年奧運會根本沒有頒發任何音樂獎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如《火鳥》、《春之祭》至今仍會在奧運會花樣滑冰等賽事的配樂中出現當然,頒不出獎一個原因可能是評委的標準高,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很多名聲在外的藝術大師不太愿意參賽。
這一時期咱們能叫得出名字的那些藝術家,比如畢加索、馬蒂斯…全都沒參加奧運會。一些藝術家不愿意和其他自己看不上的藝術家同臺競技,另有些藝術家不太愿意迎合奧運會的套路去命題作文——很多參加繪畫賽事的藝術家為了能夠吸引評委的眼球,都會選擇繪制緊張刺激的拳擊、橄欖球等主題作品。歷史上唯一一位兩屆奧運會繪畫金牌得主讓·雅可比的得獎作品便是描繪足球運動中前鋒和守門員爭球的《角球》和橄欖球運動員激烈拼搶的《橄欖球》。它們為他分別贏得了一枚綜合繪畫金牌和素描金牌。
讓·雅可比,《角球》因為上述種種原因,參加奧運會的藝術家們,與其說是藝術家,不如說是。畢竟,早年間的奧運會非常強調,職業藝術家多仰賴銷售作品為生,而奧運會又不想參賽者和錢掛鉤,尤其是不想看到贏了金牌的藝術家作品價格變貴。
所以當激進的保守派奧委會主席艾弗里·布倫戴奇上任后,他堅持要維護奧運會的純潔,并力主將全部藝術賽事一次性開除出了奧運會——即便他自己也曾在1932年參與了奧運文學獎的賽事。從那以后,這些藝術賽事就再也沒有回歸奧運大家庭。從1912年到1948年的7屆奧運會中,總共有23個國家的藝術家贏得了總計147枚獎牌,其中獲獎最少的國家是摩納哥,1枚銅牌,意大利和法國這兩個文化大國在金牌榜和總獎牌榜上均并列第二,分別是5枚金牌和14枚獎牌。
最終贏得7屆奧運會藝術項目金牌和獎牌最多的并不是如今奧運會的大熱門中國、美國和俄羅斯,而是德國,他們總共贏得了7金、7銀、9銅,總計23枚獎牌。在最后一屆包含藝術獎項的奧運會,1948年倫敦奧運會上,英國版畫家約翰·科普利以73歲高齡贏得了版畫銀牌,成為了奧運史上年齡最大的獎牌獲得者。蔡國強主持創作的是08奧運開幕式最早敲定下來的方案之一奧運藝術賽事雖然就此打住了,卻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了下來,那就是花樣翻新的開幕式和閉幕式。
單就在北京舉辦的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開幕式來說,就是眾多資深藝術工作者合力的成果。除了廣為人知的總導演張藝謀,副導演張繼鋼、陳維亞管的是各種繁雜的事情。樊躍、王潮歌的大型空間演出經驗豐富,蔡國強,陳丹青,陳巖和韓立勛、陳其鋼…
等等。去年年底我在故宮看了蔡國強的個展,里面有他以故宮收藏的《冰嬉圖》為靈感創作的《銀河嬉冰》,他也會繼續為2022年冬奧會出工出力。或許咱可以借此想象,如果現在的奧運會還有藝術賽事,藝術家們會帶來什么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