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建立6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出身于石灣陶藝世家的高級工藝美術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劉兆津,正加緊創作這個以毛主席長征時期騎馬指揮作戰為題材的陶塑——《運籌帷幄》,將傳統的石灣公仔對馬的刻畫,以及現代人物雕塑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是劉兆津今年為國慶獻禮塑造的第二個毛主席陶塑。最讓他自豪的是,上月底完成的毛主席題材陶塑《走向勝利》,剛剛被西柏坡紀念館永久收藏,成為該館首個以毛主席為題材的陶塑收藏。昨日,記者來到劉兆津的工作室,了解毛主席陶塑的創作情況。說起《走向勝利》的創作背景和創作過程,劉兆津滔滔不絕。
“上月底,當我將這尊作品送到西柏坡紀念館時,館里的負責人在端詳一番后就表示可以入圍館藏,當時我真的很激動。”原來,專門收集全國各地紅色題材作品的西柏坡紀念館,是全國各地藝術家向往的藝術殿堂之一,多年來都有大量藝術家將有關紅色題材的書畫、雕塑等作品送到該館。
“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能入選,館里有很嚴格的準入制度,紀念館負責人告訴我,《走向勝利》是西柏坡紀念館收藏的第一件毛主席題材陶塑。”劉兆津說。記者看到,整個作品就是毛主席身披棉襖邁開腳步向前進,大局已定,方向鮮明。而這件作品的高度也很有意思,60厘米象征新中國60周歲。劉兆津說,在塑造人物面部表情的時候,汲取了石灣公仔傳統技藝中細膩傳神的長處;而在處理人物的比例、結構乃至大衣的紋理方面,則大量采用了現代雕塑的技巧,并成功解決了大衣下擺凌空燒制的技術難題,使《走向勝利》成為一件結合傳統與現代、融匯東方與西方藝術手法、充滿創新精神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當《走向勝利》的第一窯作品出來時,劉兆津的師傅曹崇恩教授和其父親劉澤棉大師竟然都一致要求要各自珍藏一件,“我從來不收藏兒子的作品,不過這次破例了!”劉澤棉說。在記者采訪的時候,劉兆津其實還同時進行另一個毛主席陶塑的泥胎創作,記者看到他這個同樣以毛主席為題材的新作從上到下高達80厘米。只見毛主席端坐在一匹駿馬之上,右手掌心向下伸向前,身后的長外套隨風飄逸,氣度非凡;
再看那駿馬,前腿中的一只高高抬起,馬頭昂首回望,嘴巴大張,眼睛瞪大,氣勢凜然。熟悉石灣公仔的人都知道,駿馬的刻畫是石灣公仔一個“強項”,往往應用于古代武將的形象塑造上,然而這件毛主席陶塑其駿馬的作品初稿,既體現了古代駿馬的威風,也體現了現代人物雕刻的特征,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我這件作品名字叫《運籌帷幄》,背景是長征時期毛主席騎馬征戰指揮的英姿,這個時期的毛主席正值壯年,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所以我將駿馬刻畫得有銳氣,并特意將人物刻畫得平靜淡定,展現偉人運籌帷幄的非凡之處。
”劉兆津一邊創作,一邊向記者介紹。目前,陶塑的初稿已基本成型,接下來還有一些細節的修整,估計到月中就可以入窯燒制,預計國慶前能完成。劉兆津表示,《運籌帷幄》總計創作60座紀念版,還計劃捐獻給國內一些毛主席紀念機構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