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上海第十一屆藝博會期間,藝術家魏楚予創作的《求索》、《毛主席在陜北》、《毛澤東在中南海》三幅油畫作品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人士的觀瞻,并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新世紀傳世之作。魏先生的這三幅畫分別表現了毛澤東作為一位舉世無雙的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風度,以及作為一位學者的形象。畫作著眼于從毛主席不同時期的各個不同側面體現了他在領導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內心世界和不同時期的復雜思想感情。很多國際友人觀看后都高度評價作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中央電視臺數字電視書畫頻道在采訪美國友人米爾頓·科特勒先生時,他說:“毛澤東是備受推崇和尊重的領袖,全世界的人都要進一步了解毛澤東和他的所有成就,偉大功績。”在一個新的偉大時代,一個用心去作畫的藝術家是如何創作出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作品的呢?他的創作源泉來自哪里?筆者在同行劉慧老師的引導下,來到了位于蓮花池西里的魏楚予的創作室。
當筆者一眼看到懸掛在客廳里的《求索》、《毛主席在陜北》、《毛澤東在中南海》三幅油畫時,一下子陷入了沉思,澎湃的熱血涌上心頭,被作品的真實藝術感染力震憾了。可以說,畫作上的形象比想象中的毛澤東更真實,真是一個不多見的真正的藝術品,是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為人類社會進步的探索者形象的真實寫照。魏楚予,1945年生,山東費縣人;
早年就讀于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于杭州美術學院。他曾師從顏文梁、潘天壽、林鳳眠、倪貽德、羅工柳、陳大羽諸位藝術大師,現在是著名畫家、書法家、郵票設計家、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教授、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日本國際水墨畫交流協會理事、澳門老年書畫協會顧問。
魏先生曾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聘為《百年中華英烈頌》藝術大展的藝術總監、中國古代軍事博物館總體設計師等職。魏楚予在1992-1999年歷時七年完成了《求索》油畫的創作。作品真實地再現了毛主席在中南海故居日常工作學習的場景。
他在創作這幅油畫時曾多次舉辦座談,征求在毛主席身邊工作過的周福明、李銀橋、張玉風等工作人員及毛主席的女兒李敏、李納、兒媳邵華等人的意見。任何一個歷史名作的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藝術家真正理解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方能將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境界表現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才能創作出精品藝術、傳世之作。魏楚予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的感染力功底做到了這一點。
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為魏楚予的作品親筆題詞“中西融匯,藝術之光”;邵華將軍題詞:“艱苦奮斗,求索真理”;中國美協主席靳尚誼題詞:“藝為人生的實踐者”。法國巴黎大學教授熊秉明先生稱魏畫“清新、嚴謹、很有科學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