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界對話的焦慮成為一個普遍的情境”——三川開館展感悟作者:馬一鷹、王杉開幕式現場“2012文脈中國·超寫意架上藝術10+10”于5月18日在“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隆重開幕,同時“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正式開館開幕儀式在四弦樂曲中正式開始;首先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的館長劉菁女士介紹了三川的理念:“扎根本土當代,立足國內當代,放眼國際當代”;
解讀了三川二字的來由:“三川”,三橫三縱,橫即廣博,縱即精深,縱橫開闔、兼容并包乃成藝術之宇宙。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陳孝信先生隨后將本屆展覽界定為是布面油彩與紙本水墨的一次有份量、高水準的對話。通過這樣一次對話來回答一個問題:當代架上藝術何為?或者說:何為今日架上藝術?
對這一問題藝術家代表張方白及北京當代藝術館館長吳震寰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隨后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董事長郭旭先生展望了三川駐扎南京的未來與希望,南京是這樣一座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與創造性的城市,不僅有良好的文化沉淀,還有一批前途無量的藝術家。三川由衷地希望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竭盡所能地為他們創造條件、鼓舞信心、激發創作靈感,共同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國畫院名譽院長趙緒成先生揮毫簽名展覽當天三川美術館聚集了國內一批最優秀的藝術家、批評家和廣大觀眾,同時還有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國畫院名譽院長趙緒成先生,江蘇省油畫協會副主席、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沈行工先生,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南京市政協常委張玉寶先生,省證監局局長左紅女士到場與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的領導一起為美術館剪彩。研討會分為上午、下午兩場,由陳孝信老師“感悟藝術、貼近個案、少談主義”的觀點,藝術家洪耀、周長江、楊勁松、張羽、張方白、蔡廣斌、仇德樹、李向明、秦風、徐松、吳震寰、葛震、沈沁和批評家李道柳、楊小彥、王小箭、莊天民、常寧生、靳衛紅、江梅、顧丞峰、李曉峰、管郁達、沈愛鳳、孫俊、鄭荔、段君、于海元等引發了激烈和深度的研討,延伸出許多精彩的觀點和言論。
楊小彥老師的部分談話很有意思,現節錄下來與大家分享、探討:我們要去除傳統的守舊,還要去除西方,所有的問題都是一個現代性,我們和世界對話的焦慮,我們如何對話。其實現在藝術家的焦慮,我們批評家和世界對話的焦慮是很厲害的,尤其英語不是我們母語的情況下,英語的話語權非常的強大,我們不能用流暢的符合西方標準的英文協作,我們就有這樣一個問題。
這種對話的焦慮成為了一個普遍的情境。這就是中國的一個現實。首先我們要有夢想,第二,我們要有對話,第三,我們既自信,也要思考里面的問題。徐松狂想曲系列一360x180cmsrc="http://blog.artron.net/attachment/201205/20/212618_13375181822o6b.png">展廳一角作為一支新生的民營美術館,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希望在未來能夠為藝術愛好者提供更多當代藝術的展覽,讓更多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能夠與大眾見面。
焦慮感也許不僅僅是藝術家和評論家在與世界對話時的普遍情境;同時,美術館,尤其是民營美術館與世界著名民營美術館進行平等對話時也常常陷入焦慮情境;對此,三川希望建立的不僅僅是一座美術館,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美術館文化,美術館有了自己的靈魂后,與世界對話相信不再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