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考試季,如果你有一顆裸考的心,卻看到了微博上“四六級裸考考過的幾率幾乎為零”的提醒,除了淚奔還能做什么?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了,單詞不是這么好記的,聽力、閱讀理解不是這么好猜的。好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裸考與寺院山門門樓的特須彌座征基本一致過”雕塑讓裸考的同學看到了希望。昨天,有南京大學的學生在人人網曬出了這張雕塑的照片,并為其注解“這個雕塑的內涵竟然是:裸考石門門頰及門楣上分別雕有口銜寶珠的鳳鳥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以及雙龍回首過。
深圳校友會真是體貼之至啊,滿眼都是淚。”從照片可以看到,該雕塑名為“闖”,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深圳南大校友會捐贈。雕塑為一個肌肉發達半裸巨人,闖過大門。該網友以此表面意思調侃其內涵為“裸考我們就以泰山中天門門樓為例子過”。有此美好的寓意,考試季,網友們積極分享,希望這雕塑能給自己即將到來的考試帶來好運。
雖然網上炒得火,但身在其中的南大同學們卻沒表現出過分的熱情。記者采訪了幾位同學,都表示,該雕塑確實存在于南京大學仙林校區。但對于“裸考從龍鳳石柱、宮門門嵋的雙龍戲珠御牌匝匾過”這一說法,有的人表示并不知情,也有人一笑而過。
至于考試前會不會到這里祈禱,同學們表示,“要是真有用,自習教室就沒人排隊了。”不過,該雕塑在南大校園中,也存在其他的惡搞說法。此前,在微博上,有南大學生說,與其說該雕塑名為“闖”,不如說“囚”更合適,框里一個人。不少網友認為“閃”最形象,從字面看,門+人。也有網友對這些惡搞表示不滿,“藝術家的無奈就是每天都有一群挑釁者曲解你的作品。
”這個被戲稱“裸考農村村口石牌坊、石門門樓、村莊入口牌樓圖片農村石牌坊另一個特色是體現在牌坊題字和對聯上過”的雕塑究竟是什么意思?記者采訪了南大相關人員,據介紹,這尊雕塑名為“闖”,是去年南大建校110周年校慶時,深圳校友們集資捐贈的。
向母校師弟師妹們傳遞深圳人敢于打破框框、追求夢想、持續創新的改革前沿精神。據了解,該雕塑在深圳十分常見,它的存在有20年的歷史了。“闖”是由被媒體稱為“中國展示第一人”的鄭建平創意設計,為了展現敢為天下先、銳意改革的深圳精神。在1993年北京舉辦的展覽會上,深圳展館也因“闖”在整個展覽中一枝獨秀,奪得了最佳設計獎。據媒體報道稱,“闖”與“拓荒牛”和大運會火炬塔一樣,同為深圳標志性的城市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