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藝術在線訊:2013中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朱乃正藝術獎”的設立成為本屆作品展的新看點,這一新獎項的設立定能輝耀本屆展覽,激勵后來參與者,同時也為中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奠定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朱乃正,195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師承吳作人、王式廊、艾中信諸先生,1980年春調回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歷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油畫藝委會主任、中國書畫協會主席、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等。朱乃正早年憑借《金色季節》《國魂——屈原頌》《春華秋實》《青海長云》等作品而聞名藝壇。
朱乃正是極富詩人氣質的當代油畫家。他習慣於用詩人的心靈和畫家的眼睛對待生活,雖然他經歷了那些排斥藝術和毀滅心靈的歲月,但他的詩人氣質始終不泯。在朱乃正的畫里,天空和大地是一個完整自足的世界。無論在形態上,還是在精神上,都遠比已存在的現實世界更深刻,更博大,它們是永恒和無垠的,可以引發人們心靈的擴展。因此,他主張“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要北渡黃河,去大西北才能完成”。
那里有健康、開闊、沉雄、博大的詩情。在歷史上,對西部邊疆風物的渴望或淡漠,往往是中國文化活力興盛或衰頹的標志。用蘇軾的詞來概括朱乃正的藝術魅力,那就是:“渾然天成,粲然日新,已離畫工之度數,而得詩人之清麗也。”朱乃正的素描人像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可謂影響了兩三代人。他的作品主題,筆尖傳遞的人格魅力,讓藝術界的蕓蕓眾生樹之標榜,筆下人物的精神世界,躍然紙上的思想境界,讓那個年代的人們慨嘆不已。藝術傳遞的精神力量往往能撼動一個人內心的靈魂,朱乃正的素描作品在那個時期起到了給予人神圣力量的推動作用。
早在六十年代初,深諳書法的朱乃正將油畫的觀察方法引入水墨畫。從1984年開始,他的水墨畫作品連續在海內外許多城市展出。1986年,在日本名古屋舉辦水墨畫個展,被稱為“中國的鬼才”。于是,在人們熟悉的“油畫家朱乃正”、“書法家朱乃正”之後,又出現了“水墨畫家朱乃正”。他的水墨堅守寫實風格的基礎上游走于古今東西,沒有出現藝術的簡化或者輕量化,更沒有常見的那種“套路化”創造高曠清雄的藝術境界,更是對后來者的重要啟示。
最為重要的是,朱乃正在晚年將書法用筆和書法的審美特點成功的引入油畫創作,從而成為繼趙無極,吳冠中之后的另一個在打造具有中國文化特點油畫努力之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2013年7月25日零時3分,朱乃正教授與我們永辭。回顧朱乃正教授的藝術人生,畫家、書法家等稱號已不不足以概括其藝術定位,他是后世心中的永不滅的藝術燈塔,是藝術界永不失方向的風向標。中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是一項以在校藝術類大專、大本、研究生為主體,通過作品征集、主題講座、作品評選、展覽拍賣、中外文化交流等活動環節,給當代中國藝術類大學生一個展示自身才華,與社會溝通的平臺,并使之作品更加貼近社會和自我文化傳承,公眾需求和貼近市場、推動中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
這一平臺以公益為原則,以服務藝術類大學生和青年為宗旨,以挖掘新生力量為主題,讓這一活動進駐校園,讓青年一代參與推動新興藝術事業的發展。“朱乃正藝術獎”于第四屆正式鏈入中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其藝術價值的體現繼承了朱乃正教授生前關注和支持大學生藝術發展的觀點。
朱乃正教授生前對在校藝術生的未來發展與藝術創新高度關注,作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他致力于把傳統文化在當代的重述和承傳,強調藝術面向社會、面向公益,讓更多的在校生與社會結合,使其未來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與方向。中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的活動意義與朱乃正教授觀點的契合成為獎項設立的重要原因,也成為獎項的藝術價值所在。
“朱乃正藝術獎”的設立意義在于悼念朱乃正教授的同時,對朱乃正藝術思想和他的作品傳遞出的文化多元性的高度傳承,讓“朱乃正文化”的意義永存。更希望獎項的設立能讓更多的在校藝術生及藝術青年感悟到這一藝術魅力所在,讓“朱乃正文化”得以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