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10時30分,大慶師范學院舉辦了“傳承鐵人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鐵人塑像揭幕儀式。這是2014屆2300余名畢業生在離校之際送給母校的特別禮物。這座鐵人雕塑的落成,不僅表達了同學們對母校的眷戀和感恩之情,而且是大慶師范學院以“大慶精神辦學、以鐵人精神育人”特色辦學的一次鮮活的成果展示。
![打鐵人物雕塑-園林景區古代打鐵人物鍍金玻璃鋼仿銅雕塑 打鐵人物雕塑-園林景區古代打鐵人物鍍金玻璃鋼仿銅雕塑](/uploads/22041515/155110_53478.jpg)
這尊鐵人塑像由大慶師范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2014屆畢業生集資,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設計雕塑,共同贈送給學校的。揭幕儀式當天,1000名師生代表列著整齊的方陣站在鐵人塑像前,綿綿的細雨為整個會場平添了一份肅穆。省教育廳副廳長房文斌,大慶市委常委、大慶油田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昆,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大慶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隋軍,大慶師范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徐克明,大慶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革,大慶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恒等領導參加了揭幕儀式。
![民俗古代打鐵人物銅雕-民俗人物銅雕 古代打鐵人物銅雕 民俗古代打鐵人物銅雕-民俗人物銅雕 古代打鐵人物銅雕](/uploads/product/20210820150143_15767.jpg)
沐浴著暖暖的陽光,大慶師范學院黨委、團委以及遠道而來的鐵人戰友、大慶師范學院2014屆畢業生共同向鐵人塑像敬獻花籃。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散發出縷縷清香,寄托著大家對鐵人王進喜的無限敬仰和懷念。儀式結束時,在場的同學們望著“鐵人”,久久不愿離去。
![打鐵人物雕塑-景區擺放古人打鐵鑄造青銅雕塑 打鐵人物雕塑-景區擺放古人打鐵鑄造青銅雕塑](/uploads/2022-04/20220414104609_14229.jpg)
鐵人的戰友孫寶范老人撫摸著塑像,雙目濕潤,“看著這尊塑像,就想起了我們的老隊長,當年在井場上戰斗的一幕幕仿佛重現眼前。”孫寶范老人告訴記者,在王進喜身邊工作,是他一直引以為榮的經歷。“現在,鐵人老隊長來到大慶師范學院的師生身邊,這是在大學師生中弘揚鐵人精神、爭做鐵人后代的具體體現。同學們在大慶師范學院讀書,就是在學鐵人、繼承鐵人精神,就是和鐵人、和我們永遠在一起。
![打鐵人物雕塑-城市公園打鐵的人物小品玻璃鋼仿銅雕塑 打鐵人物雕塑-城市公園打鐵的人物小品玻璃鋼仿銅雕塑](/uploads/22041610/103426_48103.jpg)
”記者看到,這座鐵人塑像身披羊皮襖,滿目慈祥,微笑著望向遠方,遒勁有力的手上捧著一本展開的書。大慶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老師、鐵人雕塑設計制作者之一李方海告訴記者,這座雕塑的設計靈感源于一幅鐵人的相片。“鐵人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井噴,從泥漿池上來后,旁邊的人給他披上了羊皮襖,又遞過來一條白毛巾。那幅照片上,鐵人用毛巾擦著手,臉上就是這樣的笑容。”大慶師范學院領導經過多次研究、協商,將鐵人手中的白毛巾改成了一本打開的書。
![民俗打鐵人物銅雕-民俗人物銅雕 打鐵人物銅雕 民俗打鐵人物銅雕-民俗人物銅雕 打鐵人物銅雕](/uploads/product/20210807151325_54126.jpg)
大慶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恒告訴記者,他們就是要通過鐵人刻苦學習的造型,引導學生快樂學習,樂觀面對人生。大慶師范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徐克明認為,在校園里敬立一尊鐵人塑像,是歷屆校友的心愿,是社會各界的期盼,更是全校廣大師生的愿望。“這尊鐵人塑像凝聚了廣大畢業學子的感恩之心和報國之志,這不僅是對鐵人王進喜同志的一種紀念,也表達了全體師生員工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念。
我們將銘記鐵人愛國之情懷、拼搏之意志、創業之精神、求實之品格、奉獻之境界,讓‘慶師’校園的鐵人精神薪火相傳、立德樹人、再譜新篇。”“用鐵人精神育人是我校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深化創新鐵人精神育人實踐是我校新時期踐行立德樹人使命的內在要求。”徐克明堅定地認為,把鐵人精神育人融入學校教學、管理、服務全過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項“落地工程”。大慶師范學院數學科學學院2014屆畢業生劉越智告訴記者,他在大學經歷的第一堂人生教育課,就是長途拉練20公里,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參觀。
“鐵人王進喜和他的戰友們為祖國獻石油的壯志豪情深深鼓舞了我,那時我和同學們就立下誓言,要像鐵人那樣學習和工作。”“無論我們來自哪里,大學四年,鐵人精神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從‘慶師’畢業,我們就是大慶人,就是鐵人精神的傳承者,鐵人精神已經融入我們的血液。”劉越智說,鐵人精神沸騰了廣大學子的青春,更鑄就了他們的夢想,“我們講誠信、負責任、有本領、敢擔當,步入社會,也會成為具有鮮明大慶文化內涵的學校名片。
”其實,畢業生們自主集資修建厚重的人文景觀,傳承獨特的情感記憶,不僅體現在這尊雕塑上。漫步大慶師范學院,大氣美麗的校園,一道道鐵人文化景觀無聲勝有聲。“師恩難忘”的景觀石、被命名為“足跡”的小路,由歷屆畢業生代表書寫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文化碑林,隨處可見的鐵人詩話、大慶文化理念牌…
哪怕是校園內一棵棵青蔥茂盛的樹木,一株株葳蕤頑強的小草,都向人展示著“鐵人精神”在這里留下的深刻印記,浸染著每一顆年輕待哺的心。在大慶師范學院,鐵人精神這一文化資源還走進了教材、課堂。鐵人精神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程群,涵蓋了所有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鐵人精神融入必修課,使學生們了解了鐵人精神產生的時代背景和鐵人精神產生的哲學內涵,明確了鐵人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時代價值,讓他們懂得中國夢、鐵人夢和“慶師”夢的內在關系。
“鐵人精神融入選修課”則聘請大慶石油會戰親歷者談鐵人,走出課堂深入井隊,通過訪談教學、現場教學、音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鐵人的價值追求、工作精神、人格魅力和哲學智慧。“鐵人精神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寶貴教材,對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徐克明說,大慶師范學院建校49年來,發揮地處大慶油田的政治優勢和資源優勢,堅持不懈薪火相傳鐵人精神,始終不渝繼承弘揚鐵人精神育人傳統,形成了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辦學育人的特色大學文化。
學校立足大慶,融入油化,面向基層,服務龍江,努力建設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的多科性應用技術型大學。學校建成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大慶精神研究基地,探索了“整合資源、創新機制、打造精品”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研究模式,形成了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研究成果融入主渠道、主陣地的實踐模式。
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油田建設,培養具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特質的、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層次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出以張麗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高尚職業品質和道德素養的優秀畢業生。近三年來,學生在省部級學科競賽中獲金獎52項;師生獲省級以上文化藝術獎項356個;參加黑龍江省高校“慶祝建黨90周年舞蹈大賽”獲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項;參加黑龍江省慶祝建黨90周年“黨在我心中”主題征文大賽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參加中宣部、教育部等六部委組織的“永遠跟黨走”紅色征文大賽獲三等獎1項、優秀作品獎1項。學生考研率近20%,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2%以上,主導行業就業率66.25%,大多數用人單位對該校畢業生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