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如鉆石的石凳,正在融化的山水,還有夜晚會發光的水草,這些創意有可能成為你身邊的城市雕塑。記者昨日獲悉,7月初正式啟動的“城市之星·藝塑生活——2014全國青年雕塑家邀請展”已征集到200余件參展作品,投稿者包含全國八大美院的畢業生及自由藝術家。
本次雕塑展由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藝術集團舉辦,楚天都市報周潔工作室、藝術派雜志承辦,湖北美術館以學術之力為參展雕塑把關。展覽組委會介紹,此次雕塑展覽主要以定向邀約的方式進行作品征集,由于雕塑家投稿踴躍,原定于25日截止的征稿時間將持續到本月底。
通過評委評選及大眾網絡票選,最終將有30件雕塑作品脫穎而出,在福星惠譽群星城進行展覽。“雖然是邀約展,但是很多雕塑家還將此次展覽推薦給了朋友,為了給眾多投稿者更充裕的創作時間,我們延遲了此次征稿的截稿時間。”展覽總監劉穎說道。此次定向邀約的藝術家中,有的白天忙于工作,圍繞此次雕塑展進行創作,時常持續到凌晨;
有的自己創作多件作品的同時,還邀請外籍校友一同參賽,以此進行跨國的學術交流;有的則和朋友組成“雕塑創作小組”,抱團進行創意的“研發”。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的簡杰,曾多次參與全國性雕塑大展。針對于此次展覽,他邀請了其他4位雕塑家一起,圍繞此次展覽進行創作。5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各有不同,他們彼此交流自己的創作思路,并相互給予建議,讓創作得以更加完善。“這次創作的作品是陳列在一個公共空間,要與大眾發生互動,所以我們期待作品可以融入環境,能為城市留下好雕塑。”簡杰說道。
節能環保是當下最熱詞條之一,而此次雕塑的創作者們也更多的從創作材料、主題入手,借助科學原理,讓雕塑穿上科技和環保的外衣,使得這些作品更具互動性、趣味性,充滿人文溫度。作品《風》從中國國畫的折枝花鳥中得到靈感,用特殊材質模仿葉脈,然后安裝在金屬枝干上,風一吹過,葉脈便會迎風而舞;與《風》有異曲同工之妙,作品《等風來》由若干個小枝干想拼接,同樣使用風能,作品可根據風向改變形態,自然的景色反射在雕塑的金屬材質上,極為絢麗。
藝術家孔景才本次投稿的作品是其“融化系列”,你會看見房屋、日用品融化的狀態,“融化的物件預示著全球變暖,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保護生態迫在眉睫”。美觀的外表,互動的趣味,雕塑家在保證作品“親民”的同時,還要深化作品的深度,讓大眾可以有所啟發。傳統與當代文化的碰撞,是不少藝術家的創作主題。作品《石景——太湖石》將鐵框鑲在太湖石之上,讓傳統與工業材料相互融合,想以此來呼吁工業文明應尊重自然;與此類似的是作品《時間沙漏》,承載巨型金屬沙漏的,是中國古代的木斗拱,極具時尚感的金屬面上映襯著木頭的影子,表達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卡通的形態、亮麗的顏色,此次投稿的作者們將時尚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傳達他們對于當下的思考。《石景——太湖石》的作者竇付坤表示:“傳統的趣味被放大,一樣是一種時尚,而時尚本就是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