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杭州的城市雕塑,你會想起什么?湖濱一公園,那座金色的美人鳳雕塑曾經惹來爭議不斷;武林廣場的八少女雕像下,是當年外地游客們“到杭州一游”拍照留念的必選之景;南宋御街的“杭州九墻”下,老杭州們撫今追昔、懷念著老底子的悠悠往事…杭州市區范圍算起來大概有1100多座城市雕像。
怎樣的城雕能代表杭州特色、能帶給市民共鳴?最近,杭州市雕塑辦做了一個《杭州市城市雕塑專項規劃》,專門為杭州的城市雕塑畫了一張藍圖。今后杭州的城市雕塑要成為城市名片,如同哥本哈根的美人魚雕像、新加坡魚尾獅,一看到就能了解背后的文化涵義。《杭州市城市雕塑專項規劃》梳理了杭州各個地域的文化特色,確定未來將集中打造“六個城市文化景觀集群”、“八個城市功能區城市文化雕塑景觀組團”、“十條雕塑景觀廊道”、“十三個重要城市文化雕塑景觀節點”和“兩個公共藝術創意實踐基地”為重心的杭州城市雕塑景觀體系。
在未來,大家或許能在武林廣場、南宋御街、西湖邊、下沙以及未來科技城等地,看到代表杭州各類文化特色的雕塑。比如,未來科技城中,從題材到形式,創新味道會更濃些,錢江新城內的雕塑視覺沖擊力也相對更大些。下沙區塊,沿江大道上,錢塘江文化多些,社區周圍,鄰里特色的更多些。“并不是說,這些地方和景點都要配置雕塑,而是如果以后要設置雕塑等公共藝術,可能放置在這些區域會更合適。同時我們也給設計師和藝術家一個引導,這些區塊都有哪些文化特質。
”杭州市雕塑辦的項主任解釋說。一個是城西休閑公園。這個公園,位置在汽車西站以西,天目山路以南,近期已經籌劃對外開放。今后,國內外大師級的雕塑作品,都會出現在這個公園內,相當的高規格。另外一個是錢江新城規劃建設的市民公園。這個未來的雕塑公園,互動性會更強些,放入一些教學、體驗的內容,讓更多的市民了解認識雕塑作品。杭州城市雕塑給人印象深刻的,或許還是早年間在西湖景區一帶的雕塑,大部分的主題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關。像淞滬戰役國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念碑,其實現在大家見到的,是2003年重新創作的版本,它的原版是早在1934年由周天初先生籌建,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創造的。
當然了,西湖邊能找到的名人雕像也是數不勝數。像孤山一帶,就有很多,魯迅、秋瑾、陳英士、蔡元培、林風眠、潘天壽等等。慢慢地,雕塑作品也被融進了杭州的城市建設中。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武林廣場噴泉的八少女雕像。這是1984年,為給國慶35周年獻禮創作出來的,算是杭州第一座現代化噴泉雕塑。
想必很多杭州人,都和這組雕塑合過影吧?現在因為武林廣場地下空間施工,這組雕像已經暫時被遷移保存兩年多了,過不了多久等武林廣場地下空間施工完成,這組雕像將在原址復位與大家再見面。再有就是杭州的第一座立交橋——清泰立交橋,在它的兩端,設有四座雕像,分別叫魚米之鄉、香茗之都、絲綢之府、文物之邦。當年的清泰立交橋,正是杭州的東大門所在,四座雕像,其實是告訴來客,這里的精華所在——江南水鄉、盛產絲綢、西湖龍井、文化名城。當然,杭州也有一些曾經聳立的城市雕塑,出于各種原因又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比如湖濱一公園的《美人鳳》,2003年之前就在杭州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吧。
近兩年來,頗受游客和市民喜愛的,當屬中山路南宋御街上的各組雕塑,如《杭州九墻》,嵌在墻體上的自行車、舊閣樓的樓梯、煤餅爐,典型的杭州老底子生活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