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羅斯的認識,離不開那美麗而憂傷的《三套車》、紅場、克里姆林宮、軍表與望遠鏡。去圣彼得堡之前以為俄羅斯只有莫斯科專美,直到看到這個城市進行的300年建城大慶的片段,方才驚艷,“思念由此頓生,華年就此停頓”。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圣彼得堡更是人文薈萃,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無疑是交相輝映的群星中最明亮的一顆,猶如蘇軾的杭州、狄更斯的倫敦、喬伊斯的都柏林,他和圣彼得堡已融為一體。
![孫思邈銅雕-歷史博物館擺放彩繪孫思邈青銅雕塑 孫思邈銅雕-歷史博物館擺放彩繪孫思邈青銅雕塑](/uploads/22041610/105850_14625.jpg)
在俄羅斯有這樣一句諺語:“閱讀七遍描述圣彼得堡的文字,不如親眼看一下這座城市”,還有一種說法:“沒到過圣彼得堡就不算真正去過俄羅斯”。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的圣彼得堡市內運河縱橫,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毛澤東雕塑-博物館偉大領袖主席銅雕毛澤東雕塑 毛澤東雕塑-博物館偉大領袖主席銅雕毛澤東雕塑](/uploads/22041609/094101_50498.jpg)
300年的歷史造就了圣彼得堡皇室宮廷的宏偉壯麗,使它同時吸收東西方美學的精華,被俄羅斯官方認定為俄羅斯的文化中心。這座城市本身就是明朗天空下的一座博物館,云集了眾多杰出的宮廷和教堂建筑,雕塑、花園、公園隨處可見。看到這一切,會讓人想起果戈理的話語:圣彼得堡像是很講究穿戴的紳士、貴婦人一樣,到處都是鏡子———這邊是涅瓦河,那邊是芬蘭灣。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在1703年憑空在沼澤地上“捏造”的。那一年,他31歲。
![毛澤東雕塑-博物館玻璃鋼仿銅坐著的偉人毛澤東雕塑 毛澤東雕塑-博物館玻璃鋼仿銅坐著的偉人毛澤東雕塑](/uploads/22041611/113127_74212.jpg)
強硬的彼得掌握著知識與強權的力量,就是他成為“大帝、祖國之父與皇帝”三項榮耀的原因,也是圣彼得堡誕生發展的兩種力量。但是這座300歲的城市,也曾差點夭折,彼得大帝的兒子艾雷希斯最大的心愿是繼位后荒廢掉圣彼得堡。彼得知道以后,判處他兒子死刑,并親自打了第一鞭,40鞭后,王位繼承人失去了性命。他令世人發指,而圣彼得堡則得以繼續生存。
![馬車雕塑-博物館廣場仿古漆金黃銅馬車雕塑 馬車雕塑-博物館廣場仿古漆金黃銅馬車雕塑](/uploads/22041609/095424_92161.jpg)
圣彼得堡才是彼得大帝最摯愛的兒子,300年前的建筑在繁華之處無語地默默觀望眾生,300年之后仍然讓我們嘆為觀止。注視著周圍擦肩而過的各色人等,一路上讓人恍如夢中,直到從涅夫斯基大道轉進冬宮廣場,半圓形的凱旋拱橋等建筑轟然出現在面前,所有的心情才在此刻被那種炫目的美激迸出來。
![鼎雕塑-博物館青銅古代文物景觀鼎雕塑 鼎雕塑-博物館青銅古代文物景觀鼎雕塑](/uploads/22041609/094838_42761.jpg)
艾爾米博物館是圣彼得堡的第一景點,在淡綠色的墻壁上,有著白色柱子和金色的雕塑,藍瑩瑩的天做背景,映襯著優雅而不失雍容的昔日皇宮。只此一瞥,我便認同了“到圣彼得堡而沒有參觀過冬宮和設于其內的國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便是虛了此行”的話語。國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說話間,一位只在童話中見過的身著維多利亞風格的車夫趕著一輛豪華馬車停在面前,招呼我們入座,我們便馳騁在了寬闊的皇宮廣場上,這座舉世絕倫的宏偉建筑也優雅地呈現在我的面前。
我仰望著一幅幅壁畫,連觸摸都不敢,充滿肅穆的走過希臘的、埃及的、巴比倫的承載了數千年歷史的藝術品,古老的過去似乎凝聚成一個個偉大的畫面,它們歷經數百年,至今仍然巍然矗立。從它身邊匆匆走過的是戰爭、顛覆,是風暴、曙光,是一個又一個時代。走出冬宮的時候,回首仰望夕陽下的宮殿,只見一輪如血的殘陽與這座宮殿交相輝映,心里霍然浮現出一個詞———榮耀。
這個城市有著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滴血大教堂等等。門外是繁華,是喧囂,而進入其中,眼底都涌起一種平靜;這種肅穆教會了人怎樣去達到內心的寧靜,這種信仰可以讓人積極卻不會喪失自我;這其實是一種哲學,不被內心的幻象所迷惑…教堂建筑物上方無一例外的是神話故事中的寓言人物雕像,它們各代表著信念、睿智、力量、平等。
于是,我終于明白了那些因戰爭造成的無數遺孀,縱使頭發已經花白,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沉重,但是,她們卻都能讓你感到一種力量,讓你不得不去景仰,尊重。如同花崗巖石柱上仍遺留著彈痕累累,記述著這個城市昔日的鐵馬金戈,今日,卻仍如磐石般堅定。相傳在滴血大教堂門前許愿分外靈驗,所以我也在門前頷首祈禱,做一回虔誠的信徒。
旁邊經過的行人,也微笑看著我這個東方的游客在這里祈福。依薩廣場另一端是彼得大帝聞名于世的雕像———青銅騎士,普希金的抒情詩中曾深情地寫道:“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么莊嚴,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這首雍容華貴的英雄體詩,與彼得大帝的這座城市,在萬人口中傳唱。
彼得大帝于十七世紀末到法國游覽了一趟后,他決定要為自己蓋一座比凡爾賽宮還好的皇宮。1714年建成的彼得宮,被喻為“俄羅斯藝術之珠”。彼得宮最吸引人之處,并非其宏偉富麗的殿宇廳堂和巧奪天工的稀世珍寶,而是它舉世無雙的噴泉藝術。出大宮殿北門便是與宮殿自然連接的碩大平臺,憑欄俯瞰,令人心潮澎湃。平臺泉瀑飛濺,水聲喧嘩,雕塑的金光與水簾的銀輝交相輝映,陽光和水舞架起了一道道彩虹。這座由彼得大帝構思的最大的瀑布由64個噴泉組成,平臺兩端各自連一個階梯狀瀑布,臺階兩邊佇立著金光燦燦的雕像。
園內還裝置了無數有趣的噴泉。若不慎踩中有傳感器的石子,水柱便會由四面八方噴射在你身上。據說這個噴水池是彼得大帝閑來無事時,用來戲弄大臣的。那個11歲時發射火炮、13歲學會使用毛瑟槍的彼得,終于在42歲按照自己的審美觀點修建了這個行宮。他,冷酷的背后,還有一顆童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