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分別為:鈞窯、汝窯、定窯、官窯、哥窯。中國五大名窯正式開創了燒制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事實上,在宋朝以前中國的燒制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絕大多數都是陶器,是與瓷器不同的種類,所以說,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鈞窯:鈞窯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后施釉彩,二次再燒,出窯后形成有規則的流動線條。鈞窯以釉色窯變見長,素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雙”的特點。
同樣的釉色入窯經1350度高溫燒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樣,出現意想不到的景觀。釉色分兩種,一曰細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燒制色釉“窯變”為其特色。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鈞窯瓷極其珍貴。汝窯:汝窯瓷器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征。
自古以來,汝窯瓷器便深得古代帝王、皇宮大臣、文人墨客喜愛,更是有著“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之說。如今,宋代汝窯瓷器的存世量微乎其微,在古玩交易市場上所成交的宋代汝窯瓷器價格總讓人驚嘆不已,屢屢以億元天價成交,市場行情非?;馃帷6ǜG:定窯宋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釉、醬釉、綠釉及白釉剔花器。
白釉裝飾有刻花、劃花與印花三種。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定窯的裝飾技法以印花、刻花和劃花為主,紋樣豐富多彩、秀麗典雅,深受世人喜愛。定窯:定窯宋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釉、醬釉、綠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裝飾有刻花、劃花與印花三種。
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定窯的裝飾技法以印花、刻花和劃花為主,紋樣豐富多彩、秀麗典雅,深受世人喜愛。官窯: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
這是因胎、釉受熱后膨脹系數不同產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后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即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窯傳世極少,十分珍稀名貴。哥窯:哥窯瓷器,胎有黑、深灰、淺灰、土黃等色,釉以灰青色為主,也有米黃、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氣泡、未熔石英顆粒與鈣長石結晶,所以乳濁感較強。
釉面有大小紋開片,細紋色黃,粗紋黑褐色,俗稱“金絲鐵線”。從瓷器的釉色、紋片、造型來看,均不同于宋代龍泉官窯。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歷代宮廷舊藏哥窯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內外的,總數也不過300件左右,以至個別哥窯名瓷破損殘片也被視為至寶,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哥窯圓洗底部的破損殘片,宋哥窯瓷之名貴由此即可見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