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旁、寨子中、小河邊、菜園里,到處都能看見各種各樣的動物、人物雕塑。動物雕塑有奔馬、大象、耕牛、仙鶴、小鹿、獅子等,就像一個個動物園;人物雕塑有擂鼓、吹奏、騎車、長跑、坐像、名人等,就像一座座免費的露天雕塑展覽館。這些雕塑作品,不時吸引過往行人駐足欣賞,并和雕塑拍照留影。河邊的銅鼓雕塑這一個個的“動物園”,一座座免費的露天雕塑展覽館,就在貴陽市修文縣城郊的普陀村。
由于當地到處能看到這些極富藝術魅力的各種雕塑景觀,這個村被外界譽為“藝術村”。這個藝術村距離縣城約10余公里,當地有青山秀水,有田園風光,有菜園民居,是一個創作藝術作品的好地方。記者日前在普陀藝術村看到,一進入村子,大路邊一塊空曠的地里,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很多雕塑作品,有獅子、耕牛、禽類、人像等等,大大小小大約有數十件。
走進這個地塊,仿佛置身一個藝術園林,各種雕塑景觀琳瑯滿目,給人以無盡的藝術享受。仙鶴雕塑來到普陀寨子中間一條清清的小河邊,兩岸擺放著許多人物、動物的雕塑。動物雕塑有奔馬、大象、耕牛、仙鶴、小鹿、獅子等,就像一個個動物園;人物雕塑有擂鼓、吹奏、坐像、名人等,就像一座座免費的露天雕塑展覽館。再來到小河邊一片蔬菜園子里,菜畦邊、田坎上,到處都是展現山地體育運動的雕塑作品。有騎自行車、跑步等,都是展現山地體育運動形象的雕塑作品。
在蔬菜園里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運動雕塑,給人以一種新奇的感覺。菜地里的跑步雕塑路旁、河邊、菜園子里,到處都是雕塑作品,這都是些什么人干的?經記者打聽,得知普陀寨子里,前段時間來了一群雕塑藝術家,他們在這里潛心從事雕塑創作。第一批作品就展示在村子里適當的空地上,首先把普陀村美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村”。路邊的奔馬雕塑據這群藝術家的領頭人馮小林介紹,他的這群創作團隊有數十人,有職業雕塑家、大學教授、研究生、大學生、民間藝人等,于2017年開始入駐這里建立雕塑創作基地,3年來創作了不少作品。
有城市雕塑、園林雕塑,人物、動物,圓雕、浮雕等等。從材質上分有不銹鋼、鑄銅、石頭、玻璃鋼、巖沙、水泥等,對美化亮化城市、鄉村都有很好的效果。其中大部分作品已經被有眼光的人圈內人拿走,其余的就拿來就地美化鄉村。民俗吹奏雕塑記者在他們的創作基地看到,幾名藝術家正在對作品進行加工,各種敲打聲、機器聲轟鳴,每個人都在忙碌著。馮小林還有一個遠大理想,就是把這個“藝術村”打造成為一個雕塑藝術研學基地,將藝術院校學生、中小學生吸引到創作基地來開展雕塑藝術研學活動,讓更多大中小學生有一個接受雕塑藝術教育的場所。
菜地里的山地車雕塑馮小林說,隨著城市、園林、鄉村、景區的不斷發展,很多廣場、果園、菜園、農家樂、旅游景區、農旅一體化游樂場所等,對形象雕塑、主題雕塑、景觀小品雕塑等的需求不斷增大。“我將帶領自己的創作團隊,為這些地方量身定制各種有文化、有個性的雕塑藝術品,讓雕塑藝術作品走進更多的城市、鄉村,為人們塑造更具藝術魅力的生活環境,讓更多人感受到雕塑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