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指出,藝術家在創作時所選取的模特兒,其身份和角色,每每牽動藝術家的創作思緒、靈感和演繹方法;作品背后還可能帶出一段段引人遐思的故事。鄧海超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表示,巴黎龐比度中心借出51位西方當代藝術大師的58件作品來港展覽。
作品全以描繪人物為主題,包括畫作、雕塑及裝置。參展的藝術大師,包括康斯坦丁·布朗庫西、巴布羅·畢加索、馬克·夏卡爾、恩利·馬諦斯、拉利·里弗斯、馬夏爾·雷西等。引人遐思: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表示,每件藝術品背后,也可能帶出引人遐思的故事,例如里希埃的「風暴婦人」和馬諦斯的「在紅色背景前的白衣少女」。
展示藝術多元面貎「大師對象-巴黎龐比度中心珍藏展」分為5個展覽區,分別以「繆斯」、「變奏」、「夢幻」、「友誼」和「模仿」為主題,以拆解藝術家與誘發其創作的模特兒之微妙關系,藉此展示20世紀藝術的多元面貎,以及藝術家不斷推翻傳統、創新求變的創造精神。
鄧海超指出,這次展出的作品,不但表現了20世紀藝術家對人物題材嶄新的領會和演繹,也反映多個現代藝術流派,例如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普普藝術的風格特點。鄧海超說:「這次展覽最鮮明的是其主題,在藝術創作時所選取的模特兒、同類的關系或模特兒對作者的影響,或彼此之間的交融,以及在不同的藝術潮流、風格上怎樣處理,均非常有趣。」展覽作品的模特兒,很多容貎或形象均抽象得難以辨認,其中有些是當時的名詩人和作家,有些是無名的專業模特兒,也有藝術家的朋友、兄弟、妻子或情人,或是藝術家本人。
鄧海超說,這些模特兒的身份和角色,每每牽動藝術家的創作思緒、靈感和演繹方法;作品背后還可能帶出一段段引人遐思的故事。鄧海超說:「以馬諦斯在『紅色背景前的白衣少女』為例,其鮮明的顏色,可以表現野獸派的特色,也表示出馬諦斯曾經說過模特兒是引發他靈感的內心情緒的工具,而不是資料性的對象。
」從展品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創作的思維,如薩爾瓦多·達利的「威廉·泰爾」,便以戲劇性的手法描繪自己被父親逐出家門的情況,畫中表現的形象非常有震撼性。「而杰曼·里希埃的『風暴婦人』,表現的是超自然力量帶來的災難,那個婦人好像1棵樹、1個恒古的古董,在迷離世界之中出現。
每幅畫均有趣味性。」鄧海超說,這次展出的,是巴黎龐比度中心自20世紀初至當代的珍藏,大部分首次在亞洲展出,而香港藝術館則是唯一的展覽地點。由于龐比度中心重修,可以把一些平常不輕易離開法國的展品帶來香港;
而選擇香港,主要是因為香港是國際文化大都會,而藝術館內也有適合的條件和專業的人才,保障這些展品的安全和收復。由于這次的展品,以畫像較多,為了吸引小朋友的興趣,主辦單位特別設立了教育廳,并設計了一些游戲,增加展覽的趣味性。展覽由9月30日至12月3日在香港藝術館舉行,入場費40元,全日制學生、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可獲半價優惠;不設周三免費入場,康文署博物館周票也不適用于是項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