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豐臺史話》我們來講述《不能忘卻的民族記憶:宛平城外雕塑園》的下回故事。“百名將軍石鼓園”坐落在雕塑園內,堪稱是園中園。“一石記恥不記仇,百鼓敲出警世鐘”,此園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而建,警示國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歷時兩年籌建而成,2004年7月7日對外開放,每個石鼓都記錄著當年日軍在中華大地燒殺掠搶的滔天罪行,以示后人。這種石鼓,是一種經加工后的鼓形圓石,每石高1米,直徑70厘米,重數百斤。
![不銹鋼抽象枝丫步行街景觀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4/145121_23301.jpg)
鼓上鐫刻有日軍侵華暴行紀實日記,并注有三至八種外語譯文,供國內外人士觀看學史。鼓中間鏤空,用鼓槌敲擊即可發出沉厚鼓聲,置身其間,恍若回歸歷史。石鼓側面環刻日軍在中華大地燒殺掠搶的具體歷史資料,邀請全國抗戰老將軍、社會名流、知名書法家以“楷、隸、篆、行、草”多種字體書寫并刊刻。石鼓園是一處集我國傳統金石文化、書法藝術、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大型藝術文化園。
![大理石盤龍柱石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4/143251_45999.jpg)
抗戰雕塑園無論從整體建筑布局上,還是從雕塑藝術的表現手法上,抑或是從它的使用功能上看,都表達同一個主題:“緬懷先烈,強國興邦,勿忘歷史,珍愛和平。”雕塑藝術與巧奪天工的綠化設計完美結合,在人們緬懷先烈的同時,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這里是一個凈化心靈的場所,是一個強國興邦的課堂,是一本久讀不衰的歷史教科書。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抗戰雕塑園,了解它獨特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讓更多的人來這里追憶歷史,緬懷先烈,接受教育,十幾年來園方堅持以“紅色旅游”貫穿始終,利用地區優勢,開展了百余次各種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活動,醒獅杯越野跑比賽,紅色旅游類活動,迎奧運活動和傳統節慶活動,參與人數達數百余萬。
![鏡面不銹鋼向日葵雕塑](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122/220710_26806.jpg)
200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衛戍區與抗戰雕塑園聯合舉辦了大型“首都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來自國旗護衛班、禮炮兵、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及各界群眾約3000多人參加了活動。三軍儀仗隊的英姿揚我國威,震撼全場。2005年,與中央交響樂發展基金會聯合成功舉辦了全國性的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交響音樂會,抗戰雕塑園作為主會場,伴隨著《黃河大合唱》的交響樂,現場觀眾愛國的激情再一次被點燃。2008年8月24日晚,奧運會閉幕式焰火燃放點也選擇在雕塑園。北京市盧溝橋醒獅杯越野跑比賽,是由政協北京市委員會發起,由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體育總會、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以體育為載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公園吹奏樂器的西方人物銅雕](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2313/132551_49358.jpg)
以“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為主題,自1987年起每年舉辦一屆,其中在盧溝橋雕塑園就舉辦了十幾屆。此項活動集政治性、群眾性和體育性于一體,旨在讓人們牢記盧溝橋事變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向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此項活動每屆都有數千名長跑愛好者參加,活動影響力延伸到周邊省市以及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華人和外國友人。
![音樂家聶耳公園廣場雕像](http://home.diaosu8.com/upfiles/21050917/171704_57603.jpg)
2020年9月14日,北京第34屆盧溝橋醒獅越野跑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啟動儀式上,群眾代表表演了《我的祖國》配樂詩朗誦,現場隊伍齊聲高歌《黃河大合唱》。與以往不同,本屆活動首次采用“線上+線下”方式,參加啟動儀式的主會場統戰隊伍從抗戰館向盧溝橋健步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首鋼園、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等五個分會場的參加隊伍進行7.5公里的越野跑,另外還有3000余人通過“云上跑”形式參加活動。
體育賽事振奮了民族精神,激勵越來越多的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愛國主義教育是抗戰雕塑園永恒的主題。踏尋先烈足跡,弘揚愛國精神,激勵奮斗意志,讓抗戰雕塑園這座崛起的歷史豐碑永遠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