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濟南舉行的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一名老者仰看孔子標準像雕塑。中國孔子基金會于6月13日在濟南向海內外正式發布了孔子標準像雕塑,以征集反饋意見。定稿后的孔子標準像將于今年9月在孔子誕辰2557年的祭孔大典上正式向全球發布。北大那個著名的叫張頤武的“炮手”很“勇敢”,他說:“一萬個孔子也抵不上一個章子怡!”他在媒體上被罵了個狗血噴頭:“這個有奶便是娘的文化投機分子!
”這事尚未消停,現在又有人“勇敢”地站了出來:6月13日,山東文化產業博覽會和中國孔子基金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海內外正式推出孔子標準像雕塑初稿。罵聲又起:“文化暴力,絕對是文化暴力!”我一直以為只會有人為美女爭風吃醋,沒想到竟也有人會為老頭子“大打出手”。在“一萬個孔子抵不抵得上一個章子怡”的爭論中,一方的說法是:“章子怡在文化上的成就怎能與孔子相比?”另一方的說法則是:“你到國外看看,提到中國,很多人會想到章子怡,可有幾個人會想到孔子?
”兩種說法,估計我們誰也否認不了其中的一種,都是“相當地正確”。都正確,但還爭得那么起勁,那么到底是誰錯了?答案只能是驢唇對上了馬嘴。一個說的是驢語,一個說的是馬言。驢語對馬言,就是叫得再歡,也自然爭不出個子丑寅卯來。“章子怡在文化上的成就怎能與孔子相比?”顯然持的是一種文化本位主義的態度:章子怡這樣的黃毛丫頭,不就演了幾部“暢銷”電影嗎,她怎么能與我們學富五車的孔夫子相比!
文化本位主義顯然更強調文化的深度特點和連續性,他們無比尊重的是文化本身的理想。“你到國外看看,提到中國,很多人會想到章子怡,可有幾個人會想到孔子?”持的則是市場本位主義的言論:孔子再厲害,就眼下來說,他在世界上造就中國文化的知名度哪有章子怡更有力!
市場本位主義更注重的是現實操作性和影響力,他們尊重的是市場本身的不斷“收獲”。文化本位主義和市場本位主義秉持的理想和角度不同,所得結果自然“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文化本位主義的弱點在于忽略了市場對文化傳播和發展的推動,而市場本位主義的可怕在于常常為了市場的方便而對文化本身進行隨意篡改。兩者固然在很多時候常常需要互相“監督”,但很多時候,非要把他們扯在一起,爭論出個“事實真相”,實在是難得很,也實在是毫無意義。
但偏偏就有人喜歡干這樣毫無意義的事。“孔子像該不該標準化”的爭論,顯然也是一場“驢唇不對馬嘴”的“偽問題”。在這次的爭論中,認為“標準化”是有礙文化發展的“文化暴力”行為,立場自然是從文化本位出發的,而認為“標準化”有利于文化傳播的人,立場則不外市場本位的考慮。“孔子像標準化”固然有利于文化傳播,但它是不是拴住了人們的創造力?
而“孔子像非標準化”固然有利于保持活力,但它是不是阻礙了我們的孔子形象“走向世界”?這于爭論來說,似乎是一個無休無止的辯與駁的過程,但于現實來說,其實答案很簡單:文化人干文化的事,該弄出什么樣子的孔子像還是弄出什么樣的孔子像;市場的人干市場的事,趕緊團結在“標準化”的周圍,為孔子形象走向世界努力吧。如果文化人和市場人非要湊在一起“掐架”,驢唇非要對上馬嘴,那豈不誤了各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