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匡時舉行了油畫雕塑專場拍賣。相比較前一天北京保利拍賣的油畫拍賣制造的熱度,匡時的油畫雕塑拍賣專場的買家少了很多,買家的參拍也顯得冷靜了很多。專場總成交額4174.6萬元,成交率66.8%。匡時此次油畫主打的是“后八九”單元,這個單元參拍的藝術家都曾經參加過1993年-1996年香港漢雅軒舉辦的“后八九中國新藝術國際巡回展”。這次展覽把中國當代藝術首次以整體的面貌推向國際的舞臺,擴大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而且當時參加展覽的藝術家目前已經是市場上的“紅人”,如張曉剛、周春芽、李山、王廣義等。
但是本場的“后八九”單元的作品多為目前當紅藝術家的早期作品,這些作品能否受到買家追捧在拍賣之前要打一個問號。本場的拍賣結果印證了當下買家的心態,對當紅藝術家的早期作品也是“緊追不舍”。剛開場李山的《天堂》以40萬元起價,經過買家數輪的爭奪,最終以105萬元落槌。李山的另一件《胭脂系列NO.3》也以80萬元落槌。王廣義1988年創作的《格式中的圣嬰》是他從極地系列向大批判轉變的重要作品。
以80萬元起拍,最終以92萬元落槌。劉小東的《一男二女》以160萬元起拍,最終以300萬元落槌。這件作品是他在創作完“三峽移民”之后創作的,劉小東說:“在關注完社會性的事件之后,我常常要退回來,守住自己的‘家業’,這是推得最好的一張”。
而市場上最熱的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大家庭》以280萬元起拍,經過爭奪,最終以660萬元落槌。買家看來是特意參拍此件作品的,落槌后買家匆匆離場。進入影像部分,成交亮點不多,王勁松的《氣血圖像》以80萬元成交。郎靜山的兩件人像攝影以11萬元成交。而本場的早期油畫部分并沒有得到買家的認可,買氣變弱,成交價格普遍不高。沙耆的《老虎女人》以22萬元成交。而到了寫實畫派,成交情況出乎意料,據統計從781號陳逸飛的《蘇州水鄉.NO1》開始到798號徐唯辛的《藏女》這18件作品有15件拍品流標。
僅有姜國芳的《聽證》以160萬元落槌。流標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從整體上對這次秋季拍賣的行情有樂觀的估計,因此事前的高估價,導致了“寫實畫派”的流標。單從拍品的角度看,其實就這部分作品的質量而言還是可圈可點的,買家是看到“寫實畫派”在市場這兩年的漲幅過大,因此紛紛選擇了規避此時進場的風險所致。
“后八九”單元之外的藝術家的作品成交也沒有預期中理想,其中高價成交的如毛焰的《青年郭力-像德拉克羅瓦致敬》以165萬元成交。何多苓的《姐妹》以56萬元成交。通過本場拍賣可以看出,買家對作品的選擇更加的理性,購買心態變得更加得謹慎,出價更加合理。
這也提醒拍賣公司在拍品的選擇上應以質量為先,而非數量取勝。對行情的判斷更應該走在買家的前面,這樣才能穩操勝券。成交率的降低,拍品價格的下降,這對目前的國內的油畫市場而言并不是一件壞事。正如在證券市場上哪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一樣,油畫市場的行情也是有漲就有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