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成員“開小差”有參與者中途退出計劃,艾未未稱這也是作品組成部分艾未未參加卡塞爾文獻展的藝術作品《童話》召集了1001人參與,如今,前三批、共600人已經回國。其間“狀況”頻發,有人中途退出活動,有人跑去別的城市玩,也有人抱怨“大通鋪”的住宿條件,不過大部分人認為免費去德國挺好的。而艾未未的另一個作品《模板》也在暴雨中被毀。
部分成員“臨陣脫逃”第一批成員團團長、北京作家張弛在上飛機前改變了主意。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自己因為準備工作實在太充分了,在上機前反而由于過于緊張而退縮了,原因就是“封閉恐懼”。張馳說,當初是艾未未給他打電話,說服他參加該項目,盡管害怕坐飛機,但想到“幾百個人睡通鋪的機會以后越來越少了”,便同意了。張弛介紹,第一組大部分是艾未未的熟人,受邀而來,此后幾組有了大學生、民工等各個階層的參與。張弛說,回來的大部分人“感覺都還好”,覺得“是件挺好玩的事”。
他說那些否認這個藝術活動的人是“沒有把心態放松”,他本人也是如此。事后艾未未對張弛說,退出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因為“其他都是策劃好的行為,只有他的放棄是突發性的”。據悉,第三組中的四個穿草鞋的甘肅農民受到了當地媒體的關注。德國當地的農民協會想跟他們交流,但這一想法終究因為他們比較沉默而沒有實現。“大通鋪”住宿遇爭議據悉,在住宿區,《童話》參與者在兩個白色的帳篷里吃飯,吃完要把碗筷收拾到指定的洗刷桶,每個成員有義務按照值日表幫廚、刷碗或打掃衛生。
有網友在艾未未的博客上評價:“這樣的住宿條件,很多人都受不了。”第三組成員媒體人彭穎證實,大家抱怨最多的就是住宿條件。她說,聽說第一組“大款很多,很多人壓根沒在駐地睡”。但她說因為省了一筆路費,還是有人感激艾未未。而據《南方周末》報道,第一組成員有不少人是藝術家,很多人在后幾天跑去杜塞爾多夫、明斯特等城市看別的展覽,一般都是坐火車早去晚歸,都還睡在“大通鋪”里。
也有很多中年人對這種“集體生活”感覺特別好。第三組的人甚至還有跑到科隆、慕尼黑和漢堡等更遠的地方去玩,晚上就自然不回來了。在飲食方面,彭穎表示,“如果自己真能吃點苦,能耐點餓,是完全可以不怎么花錢的”,她說上千個中國人涌入卡賽爾并沒有給這個小地方帶來太多的生意。另悉,德國當地時間20日,艾未未的另一個參展作品《模板》被突如其來的暴雨摧毀。這個露天裝置高12米,由明清木制或竹制門窗組成。
德國聯邦總統和黑森州州長剛剛參觀完這個作品后,它就被暴雨打壞了。艾未未并不打算修復這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