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抽象作品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上并不受重視,因為看不懂。什么是抽象藝術?有些可笑,在許多人還沒有水平和能力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抽象藝術就開始被“包裝”為2008年藝術品市場的原始股。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遍地開花的抽象藝術展、節節攀升的抽象作品價格,似乎無一不在驗證著上面的判斷。
“我覺得任何藝術,哪怕再嚴肅,最終都會落到價值上來,這是社會需求決定的。”在“意派——中國‘抽象’三十年展北京觀摩展”上,一位抽象藝術家這樣說。聽得出來,他底氣十足。事實上,2007年發生的種種足以讓他有勇氣公然且坦然地談論抽象藝術的價值。這一年,有關抽象藝術的展覽遍地開花,殷雙喜在北京、上海、寧波舉辦“第三空間——抽象藝術的中國文本展”、陳肖信在上海舉辦“文脈當代——中國版本展”…
當然,對一個事物的價值最直觀的衡量還在于價格。在香港佳士得2007秋季拍賣會上,蔡國強的作品《APEC景觀焰火14幅草圖》以7400多萬港元成交,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新的拍賣紀錄。此外,趙無極的《大地無形》也以2915.3萬元人民幣成交。一時間,抽象藝術儼然一只藝術品市場的原始股。這變化來得有些快。在過去幾十年中,抽象藝術一直徘徊在邊緣位置。陸云華在10年前就開始畫抽象畫,但一直不被市場接受,甚至連生存都有困難。
上個世紀90年代,大多數當代藝術家都在想如何盡快被國外的市場認可,都在創作具有典型中國符號的具象作品,抽象藝術顯得十分邊緣。然而,讓這位抽象畫家意外的是,這兩年風向慢慢轉了,很多國際化大酒店和重要場所都開始懸掛抽象畫,上海大劇院甚至采用朱德群的巨幅抽象畫作為自己的象征。這變化卻不難解釋。藝術品投資也有“性價比”的問題。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國際上許多藝術大師都是抽象藝術家,國際藝術作品價格最高的也是抽象藝術繪畫。
比如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波洛克的繪畫就創下了1.4億美元的成交天價。然而,在我國,抽象繪畫鮮有人追捧,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價格只是寫實繪畫的零頭。一幅寫實和波普主義的一線作品以百萬為計價單位,抽象作品則是以萬為計價單位,大多數2米長寬的作品最多就10萬元。
顯然,這之中有巨大的差距空間——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就好比你是買炒上去的股,還是買原始股。幾位藏家的答案是,盡管國內抽象藝術的繪畫價格已經開始上揚,但比起那些傳統繪畫,遠未達到其應有的高度,“如果現在趁低下手,10年后,其回報很可能不止翻番?!比欢?,相比這個日漸上升的市場,受眾接受水平的停滯卻讓藝術家很無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抽象作品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上并不受重視,因為看不懂。
中國人對于藝術作品的解讀是敘事性的,要求畫面講一個故事,而抽象作品的畫面沒有敘事性,他們就自覺地抵觸。2007年,在798藝術區“錦都藝術中心”開幕的《第三空間:抽象藝術的中國文本》展覽上,除了專業人士互相寒暄切磋技藝之外,迎來更多的是觀眾好奇和疑問的目光。
一個小男孩就揪著他父親的衣襟不解地問:“爸爸,那畫上面究竟是什么呀?”而這位父親也用同樣的語氣回答:“我也不知道畫上面究竟是什么。”藝術家為什么要創作這些“說不清是什么”的畫,以及畫上究竟要表達什么?這似乎是個連藝術家本人都很難解釋的問題。一位藝術家說,并不是自己有意放棄具象繪畫,而是他覺得用抽象的形式更能表達內心的感受。
欣賞抽象作品的最佳方法,他認為是“感知”。在藝術家看來,這種解讀,甚至包括它的題目都會束縛觀眾的想象力,這也是藝術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抽象畫往往用“無題”來命名。當然,也因為大眾對于抽象藝術知識的缺乏,有一些人渾水摸魚,胡亂畫上幾筆就命名為“抽象藝術”拿到市場上出售?!跋巩嫷淖髌罚由袭嬂葟姶蟮慕洕度?、包裝,拿到世界著名的展覽館巡回一圈,回來欺世盜名。”一位圈內人士坦言。
有人說,中國的抽象藝術在沒有市場的時候被藝術界壓抑,在市場建立起來之后一些藝術家又迅速被市場裹挾,而大眾則始終對它持拒絕的態度。中國的抽象藝術在不同時期一直跌跌撞撞,畫家、市場和大眾都仍在路上。但幸好,它一直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