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藝術市場價格的不斷飆升,畫廊數量的不斷增多,必然促使買賣雙方對交易和宣傳平臺的需求量增大。2007年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尤其熱鬧: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藝術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前兩者為中國本土藝博會,而后者則為世界知名藝術經濟人皮埃爾胡伯為藝術總監的國際化的專業藝博會。很少會有畫廊選擇在同一年參加多個博覽會,而對于畫廊博覽會來說,參展畫廊及其藝術作品的質量非常重要,能否聚集優秀畫廊及優秀藝術品?
是否能夠找準方向,提高競爭力?這將決定藝術博覽會的未來。2007中藝博共有來自2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近120家畫廊參展,這其中包括霍華德格林博格畫廊、瑪格畫廊等歐美畫廊,也包括以色列的比恩斯畫廊,墨西哥的葛瑞羅畫廊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畫廊。展館位于中國國際貿易中心,整個展覽面積近13000平方米。2007年的藝術北京被稱為北京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當代藝術活動,展館位于農展館新館,主展場展覽面積超過20000平方米。
外圍展以新農展館為核心,輻射北京各大藝術區,形成北京國際當代藝術節的氛圍。共117家畫廊與藝術機構參展,其中國外49家,國內67家。亞洲機構占80%。ShContempory邀請了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00家畫廊和藝術機構參展,其中亞洲畫廊占到四成。
來自中國的畫廊共有約26家。展館位于上海展覽中心,地處市中心。展會由國際著名的博物館展覽的建筑師負責設計和搭建。便利的交通、獨特的設計、專業的設施,以及周邊林立的高級餐廳和酒吧,完全符合展會的高規格標準。2007年的中藝博在畫廊展出、主題展、影像空間、藝術論壇、外圍活動五個方面之外,還推出更有針對性的特色展覽及活動,博覽會邀請6名國際知名策展人推薦6名藝術家,每名藝術家被分配有一個80平方米的空間,策展人與藝術家按照主題展要求的表達內容及表達形式來準備作品并進行展出。
此外,中藝博還策劃了“綜合媒體藝術國際實驗室暨論壇”。藝術北京把主題展、特別展、年輕藝術區、藝術經濟論壇等博覽會的設置形成常規性的制度外,還設立了“立體視鏡:國際影像展”、“西班牙影像巡回展”等特別展。此外,本年度的藝術經濟論壇以“藝術基金會的發展策略”為主題,重點分析和預測了藝術基金會在亞洲、在中國的發展。ShContempory的獨特之處在于展商只能憑邀請函入場,展會特意籌備兩個獨特展區:“杰出藝術家”和“驚喜的發現”。
其中,“驚喜的發現”為20位藝術家提供了進一步展現其市場價值的平臺。這個單元的設置引起了許多參觀者的興趣。法國瑪格畫廊負責人悠悠瑪格說:“相比較中藝博,ShContempory更國際化也更專業化。對于畫廊博覽會應該怎樣去做,ShContempory非常明白。首先,作為一個很專業的博覽會的基礎設施都要非常一流,而中藝博的基礎設施各方面都一般。ShContempory很專業,非常好。再一個,參加ShContempory,所有的畫廊之間都是認識的,感覺非常好,而參加中藝博就不一樣。
還有,觀眾不管大眾還是小眾的專業人士都非常重要。ShContempory非常多的人參觀,而在中藝博有一天幾乎沒有人。另外,很多媒體過來采訪ShContempory,中藝博卻只有幾家媒體掛著名字,也沒有人過來采訪。”至于藝術北京,悠悠瑪格說:“我沒有去過藝術北京,可能藝術北京在國際上的宣傳力度不夠大,我此前沒有聽過藝術北京。”百年印象陳光俊:我參加過很多畫廊博覽會,藝術北京展覽的時機上有一個問題,ShContempory剛剛完,大家評價都非常好,參觀的人很多。
所以藝術北京的人氣就會受到影響,雖然各方面的設施都還不錯,但宣傳的力度還稍微差一些,2008年是否參展還不確定,我們會從國內和國際的展覽中每年選擇兩到三個,但最后選擇誰,現在還在考慮。亞洲藝術中心李宜林:我覺得藝術北京也一直在做改變,可能硬件設施稍微欠缺一點,沒有達到國際水準,但畢竟這也需要時間的,如果說人氣的問題,也并不好說,現在博覽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怎么樣做出自己的定位是董先生和他的團隊所要考慮的事情。
誰先覺畫廊白家蓉:拍照的人太多了,可不可以控制一下,他們的策劃是不錯的,展示效果也是不錯的。至上畫廊雷剛:2007年的藝術北京一般,沒有2006年好,參觀人數、藝術品的規模、畫廊的質量都沒有2006年好。先聲畫廊李敬雅:通過這個平臺積累了很多藏家,展示效果非常好。
我們互相支持、互相依賴,畫廊需要這個平臺,可以積累客戶資源、總結客戶反饋意見,清晰定位。感謝藝術北京嚴謹的工作,我非常高興感受到2007年添加的2006年所沒有的人性化服務。這里跟國貿不一樣,國貿購物順便看展覽的人很多,這里都是專程來看展覽的人。
從PK中我們不難看出區別,博覽會的占地面積、參展畫廊的數量都差不多。但是從參展畫廊反應上,卻可以看出區別。ShContempory不僅對于藝術家和畫廊的選擇一絲不茍,對于設計風格、設施、交通、餐廳和酒吧等方面都做了周密考慮。規模龐大和選題精準下的軟性力量——選擇怎樣的參展商、參展藝術家、提供怎樣的服務,也許這才是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