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汪潔非常感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到雅昌藝術網來做客。我首先恭喜您就任佳士得拍賣公司中國業務拓展總監。我想您從業14年以來,應該講這次角色轉換引起了業界很大的關注,我看報道有很多,您對這次角色的轉換是怎么來看待的?汪潔:因為我主要是想突破一下自己,在一個公司呆得比較久,就想再學一些新的東西。蔣偉:以前我看您更多的是一些行政工作比較多,像海關、報關、展覽這些工作比較多,現在這個工作直接明確的就是業務拓展總監,這個轉換您是怎么看待的?
![集團公司景觀石 集團公司景觀石](/uploads/24040208/080926_22738.jpg)
汪潔: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因為我原來負責的比較全面,現在根據我的強項,因為每個人都有強項和弱項,就根據我比較強的方面,主要來做客服。你也知道,剛開始市場沒有這么好的時候,做行政方面的工作會比較多,就是跟政府聯系方面會比較多。2003年以來市場越來越好,越來越大,我們的客人越來越多,所以服務方面就要更加的完善,現在佳士得為了加強這方面的服務,就把我換過來。蔣偉:佳士得今年應該講在中國市場上有一系列人事的變動和任命,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這個變動是不是預示著佳士得對中國戰略重要性進一步的加強,我們怎么來理解這種人事變動的影響?
![畫家雕塑-公園中國明末清初知名畫家朱耷雕塑 畫家雕塑-公園中國明末清初知名畫家朱耷雕塑](/uploads/22041509/092715_65129.jpg)
汪潔:這是肯定的,因為佳士得非常重視中國的市場,中國的市場那么大,在全世界來講真的是最大的一個市場。所以,他們為了未來加強這方面的競爭力,就做了這些調整。蔣偉:我想根據我們的數據統計,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從2000年開始只有不到10個億的成交額,我們根據數字統計,應該突破300億的成交額,這么快速的增長,可以完全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屈原雕塑-中國名人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砂巖石雕像 屈原雕塑-中國名人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砂巖石雕像](/uploads/22041509/092823_91749.jpg)
蔣偉:站在您14年的從業經驗,是非常長的從業經驗來講,您是怎么看待這種高速增長潛在的一種因素?汪潔:這點是隨著自己國家國力的增強,每一個藝術品的高潮都是這樣子的。美國也是,美國經濟最強的時候,他的藝術品增長很快,這都是跟國力有關系。像現在的印度也是,他們的經濟好起來,印度的當代都賣瘋掉了。
![屈原雕塑-中國歷史名人戰國時期著名愛國詩人屈原鑄銅頭像雕塑 屈原雕塑-中國歷史名人戰國時期著名愛國詩人屈原鑄銅頭像雕塑](/uploads/22041509/092821_60050.jpg)
汪潔:對,可以在拍賣現場關注到這一點,就是他們拍印度專場的時候,也跟我們一樣。蔣偉:跟我們前幾年的狀況比較一樣?汪潔:對,也是人山人海的。所以,這跟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有很大的關聯。蔣偉:從2003年市場開始快速增長以來,這幾年間,每年在快速增長的背后,很多的從業人員也好,收藏家也好,藝術機構也好,他們其實都一直伴隨著負面的聲音。比如“調整”,都不斷的在講調整。我想從您的角度來看,影響藝術市場將來可能進入調整,比如它最主要的負面因素會是哪些?
![農耕雕塑-播種人物雕塑-中國農耕播種勞動人物情景雕塑 農耕雕塑-播種人物雕塑-中國農耕播種勞動人物情景雕塑](/uploads/22041509/092809_85558.jpg)
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拍賣本身的問題,還有藝術品的造假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存在,包括宏觀經濟的問題,您認為這些因素里邊,哪些因素是潛在最重要的因素,影響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的?汪潔:對我們來講,我們的公司就是做高端。所以,我們收件也好,這方面我們會很謹慎,也是有選擇的。因為和國內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畢竟是一個兩百多年的拍賣公司,所以在“法”的觀念上面,我們是有很強的意識的,這方面對我們來講要好很多蔣偉:我在很多報道里面看到您提到了“法”的觀念。
在法律制度層面,還有行業自律層面來講,您覺得哪個更重要?汪潔:為什么?這就是跟總體的一些素質有關。比如在海外是法制國家,從小培養你有法的意識,你就會覺得做這件事有沒有犯法。如果在沒有犯法的前提下,他才會去完成他要做的事情,這樣的話,犯錯的概率會比較小一點。
我們也全部根據我們的法律來做,公司決定不會做違法的事情,對我們員工來講也是這樣子,都有一個法來限制。所以,我覺得法的觀念會比較重要一點。蔣偉:作為佳士得兩百多年的拍賣公司來講,因為現在內地的拍賣市場發展得很快,據我們統計內地藝術品專業拍賣公司已經達到180家左右,這樣的規模,每天都像雨后春筍一樣出現。而國外基本上大型的拍賣公司,我們就看到佳士得,蘇富比兩家兩百多年的拍賣公司,您覺得他們在最本質的差異是什么?
汪潔:在國外有一個定位,而且根據自己拍賣項目的不同,分得很清楚。就是高檔的、中檔的、低檔的,不像國內就是一哄而上,所有的都是藝術品拍賣,而且都覺得自己是老大,在國內會是這樣子。但是在海外不是這樣子,它分得很清楚,自己公司的定位也定得很清楚。汪潔:對,分得很清晰,最大的就是我們兩家.蔣偉:內地拍賣公司這幾年的經營,市場發展很火爆,特別是北京的市場,從簡單的數字來比較,應該講跟香港的市場基本上處在平行的位置。您覺得北京和香港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來比較,互補性更強,還是競爭性更強?
汪潔:我覺得應該是互補。因為競爭的話,就像剛剛講的,其實大家的定位都不太一樣,拍賣的東西也都不太一樣。像我們的話,就定位我們沒有小拍,我們只有兩次大拍,就是全力以赴的。像國內會有很多小拍,就是四季拍賣,或者是每個月的拍賣,所以拍賣的場次比較多一點,這也是一個良性循環。就是拍得越好,客戶對你越有信心,好東西一般都會送到他們信任的公司,有信譽的一些公司。所以,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競爭當然也有,但我覺得還是有一點差距。
蔣偉:您是怎么看待北京市場的發展?比如在局部市場上會不會有可能?因為現在形成了“中國書畫”、“瓷雜”、“當代藝術”,三個大的板塊,現在基本上是這樣一種格局。在這些局部市場上,北京在哪些方面有一些機會?或者說,現在在北京市場上來看,簡單的從數字上看到一些基本相似、接近。但是可能在品種分類、結構上有很大的差異,北京這塊的機會會在哪里?
汪潔:我們跟他們不一樣的地方,國內一些拍賣公司以量取勝蠻多的。因為他們的件數有時候都是上千件,我們肯定沒有這么大的量。當然我們的數量也在增加,但是跟國內比,在量上面還是有差距的。蔣偉:還有一個問題,您在蘇富比也很長時間,佳士得也是一個國際著名的拍賣公司,您覺得這兩家公司在策略上有什么樣的大差異?汪潔:應該沒有大的差異,大家都非常注重中國市場的發展。可能有一些細節上面做的有點不太一樣。
蔣偉:非常感謝汪潔,實際上雅昌一直想為藝術行業提供一些服務,包括信息,各方面的服務,您對我們在這些方面還有一些什么樣的建議?汪潔:因為國內有一些拍賣公司,比如說有一些水分的,你們應該切掉一旦水分。因為有一些數據,會給一些剛入門的客人產生一些誤導,假的話,通過你們一報道,大家就很信任,覺得這個數據肯定是正確的,我就覺得會有一個誤導,大家會覺得“我這個東西有幾千萬,那件東西也有幾千萬。”會有這樣的一個狀況。
我覺得更嚴謹一點,應該去掉一些水分的話,就會更正面一點。蔣偉:因為您以后的工作,我不知道在北京、上海、海外的比例是什么樣的?汪潔:沒有太大的變動,基本上還是兩邊跑,這邊有活動要過來,大概是一半、一半。蔣偉:這兩年我們統計之后,發現上海和北京的市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應該講,上海在2003年之前,它的市場占有率在15%—20%的比例,現在我們統計連9%都不到。汪潔:其實上海跟北京,還是一個地域問題的文化,就是人的個性,各方面還是有一些差異。其實上海比較低調一點。現在比較通俗的就是“低調”。
他們出來的話,買東西,都是在私底下,不張揚。跟北方不太一樣,北方就比較抱團,如果你買了,我也買,大家這樣子。但是南方就不會是這樣子,南方有可能就是我喜歡了,我也不想讓你知道我買了什么,就會有這種性格在里面。所以有一些數據可能不了解,也統計不到。蔣偉:實際上上海和北京來講,只是兩個地方經營的方法和具體技術問題上有很大的差異,但實際上不能簡單的從數字上看待兩個的比較?
汪潔:上海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拍賣公司的體制不好。就像嘉德,它完全是參照我們兩家公司來進行的。所以,不管是模式也好,體制也好,就更完善一點,跟國際接軌。上海都是承包,個人行為,這個就是最麻煩的。所以,所有的行業的人都會講“上海真的是好差,沒有一家象樣的拍賣公司。”這就是一個體制,其實上海國拍,在上海是最大的一家拍賣公司,他們每年的成交金額真的不少,都是幾十個億,但他們主要不是從事藝術品拍賣,他們主要在房屋、汽車方面。
他們覺得做那些會更容易一些,也簡單一些。所以,他們只有一個藝術品部門,就是對公司來講更完善一些,就是什么項目都有。蔣偉:我們了解現在國內的情況,國家的很多法律部門也在制定一些藝術品的管理辦法,就是相似的法律法規。您覺得法規的完善,還有進出口政策,文物保護政策,包括資本的一些控制,這些方面逐漸的開放,會不會對內地的拍賣市場有比較大的正面的影響?汪潔:應該不會。就是說,現在有一些進來以后,希望把東西留在國內,不想讓它再流出去,這一點稍微有一點點影響。因為有的客人買了以后拿回來,以后不能出去,他們就不想把東西拿回來。
像以前的政策,你拿回來,你申報,只要備案,以后還可以辦出境,還可以把這件東西再拿出去,很多東西就都流回來了,因為他們不擔心了。現在他們有一些調整,調整的目的也是希望這些東西進來以后,最好不要出去。但是有一些客人就會有這方面的顧慮,他們可能會想:啊,我進來半年就不能出去了,有一些東西就放在外面,不會帶進來,這方面也有。
蔣偉:實際上您的結論就是說,這方面的技術因素調整,對整個市場不會有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