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中國開始重新繼承和塑造藝術遺產之際,世界頂級品牌紛紛把目標對準中國,與當代藝術家們合作并贊助或舉辦藝術展覽。即便在經濟艱難的時代,中國當代藝術仍成為全球市場上一個待價而沽的頂級商品。不久前,在緊鄰北京奧運場館“鳥巢”的地方,全球頂級奢侈品牌迪奧搭建了一個8000平方米的現代藝術和設計博物館。11月16日起,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迪奧和中國藝術家”的主題展覽在此開幕。
觀眾看到了由1990年代中葉以自虐行為藝術著稱的藝術家張洹用香灰創造的一幅克里斯汀·迪奧肖像——可視作對克里斯汀·迪奧個人特質的描繪;還有鄭國谷創作的一個鐵酒瓶——你可以將它看作迪奧香水的類似品。藝術家李松松的作品是一個巨大的迪奧袋霓虹燈,劉雕塑的《糞》似乎跟迪奧的距離“遠”了一些,但張曉剛作品《人物》像機器人般空洞的眼神似乎與迪奧男裝的精神有某種合拍之處,劉的另一幅作品中,狗大口吞咽的驚人效果則似乎與迪奧的“Cocotte”男裝之間有著某種聯系。
展覽還將展示活躍在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如王度、黃銳、張大力、許仲敏、劉建華、鄭國谷、盧昊、王慶松、顏磊、文芳、史金凇、王功新、時曉凡、榮榮和映里、葉錦添、邱志杰以及馬巖松等人創作的作品;與藝術家作品并列的,則是迪奧的簡要時尚史,以及這個品牌現任主要設計師們的作品。精選出來的作品、草圖和照片展現了不久才慶祝其60歲誕辰的迪奧在時尚發展歷史上的地位。這次展覽的主題就是——作為歐洲高級定制服傳奇品牌的迪奧,是如何與中國當代藝術家產生緊密聯系并暫時成為后者主要創作靈感的。
展覽讓這些中國藝術家以其特有的方式詮釋迪奧內涵。迪奧的CEO悉尼·托雷達諾說:“我們不是在做營銷,我們想影響文化。我們請藝術家們就迪奧主題創作,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迪奧本人和迪奧王國的。當我看到已完成的作品,我被他們的創造性驚呆了。”過去20年內,時尚和藝術之間有許許多多的合作。但中國可能未能將足夠的時尚吸收進藝術中,中國藝術家也沒能占據到高端時尚的中心位置。近年,這種情況有所改變。今年的兩場展覽已經向中國人顯露了歐洲時尚遺產。3月份,意大利鞋履品牌菲拉格慕就在上海為其80周年慶舉辦了盛大的薩爾瓦多·菲拉格慕回顧展,展覽地點選在了上海人民公園內的上海當代藝術館,同時還在位于虹口區的新上海港國際客運碼頭上舉辦了一場時尚秀。
菲拉格慕在1970年代早期在亞洲扎下根基,1992年在中國第一次與藝術合作。當時菲拉格慕紐約店舉辦了一個展覽,展出了11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它還贊助了在紐約國際攝影中心舉辦的一場中國影像和攝影展覽。上個月,另一意大利著名設計品牌MaxMara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Coats”的全球巡回藝術展覽,同時還有一場時尚秀和一場在太廟舉辦的晚宴,晚宴則邀請了國際知名的中國名流們如張曼玉、湯唯、舒淇、郭晶晶等人出席。擁有150多年歷史的路易·威登則一向以在國際藝壇出手大方著稱,曾與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羅伯特·威爾遜、烏果·容弟隆尼及著名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等合作。
它斥巨資創辦的巴黎“路易·威登創意中心”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造,據說落成后將成為巴黎文化藝術活動的重鎮。除此之外,位于香榭麗舍大道總店的路易·威登美術廊經常展出來自不同創作領域的藝術作品。路易·威登早在1979年就在中國扎下了根,如今也看到了它與藝術合作的萌芽已經開花結果。2007年,路易·威登贊助了“杰出亞洲藝術獎”;今年,路易·威登在它的兩個香港店里展示了藝術作品。
其中中國當代藝術家展望在中環置地廣場的路易·威登店里創作并展出了一幅雕塑;位于維多利亞港口的路易·威登尖沙嘴店里則展示了著名中國影星周潤發的一幅攝影作品。今年早些時候,路易·威登巴黎旗艦店里還舉辦了一個受到雪鐵龍創始人安德烈·雪鐵龍1931年的絲綢之路影響的主題展覽,中國藝術家包括尹秀珍等人在內的影像和攝影作品得以展出。同時,路易·威登贊助了一項“路易·威登大獎”,號稱讓入圍參賽者以“旅游的精神”創作,有關作品將巡回亞太區展出;
據說這獎項同樣為亞洲藝術界的后起之秀們展示了創作才華的機會。同時,卡地亞、軒尼詩這樣的西方奢侈品牌,紛紛在中國直接設立藝術贊助人獎項,發掘中國年輕藝術家,將其作品進行全球巡展,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
中國當代藝術在近10年確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涌現了一批如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方力鈞等有國際影響力的明星藝術家;不能否認西方時尚工業已經成了國內現代藝術的重要推手之一。1992年在香港開業、隨后在上海和北京開張的“對比窗”中國當代藝術畫廊總監林明珠說,在中國,時尚和藝術之間的界限從來沒有劃分過。從傳統上來說,“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從來沒有被定義過。作為“文學家”的他們可能畫畫、寫書法、寫詩、寫小說、創作音樂,也可能做一些手藝活,從制作一把茶壺到造一座庭院。
“在古代中國,藝術不是用來買賣的,而只是自我娛樂。”林明珠解釋。那時,藝術作品可以饋贈給欣賞它們的朋友;藝術家的最高地位就是進入宮廷。進入到21世紀,商業主義和消費主義開始參與藝術游戲。村上隆與LV合作的“櫻桃包”即是一個佳例。“當一個中國藝術家比如張洹接受迪奧的邀請來為后者創作一幅作品時,他實際上已經開始思考一個問題:21世紀中的中國藝術到底是什么?”林明珠說。
她認為,所有藝術家都深明時尚品牌的市場力量,并深知通過時尚的曝光和推廣,藝術家的名字將變成商標。這一切聽上去是兩股饑餓力量的合作——急于建立聲名和財富的中國藝術家,和要在中國創建良好聲名以及更多財富的西方頂級品牌。但是不管動機如何,商業鼓勵藝術似乎是一個積極的步驟。即便在經濟艱難的時代,中國當代藝術仍成為全球市場上一個待價而沽的頂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