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9月25日《騰飛中國》節目播出“1965年紀事之六:‘蘇州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都有真人大小的樣板戲舞蹈雕塑’《收租院》”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據報道啊,最近中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多所著名大學的大多是美術專業院校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專業正在準備畢業論文的博士生當中,有5個人不約而同地把研究對象確定為中國的現代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
現在知道這組著名雕塑的人已經不太多了,不過在上世紀60年代,《收租院》是享譽國內外的雕塑。《收租院》這個泥塑群像創作于1965年6月到10月,陳列于四川省大邑縣劉文彩莊園,是四川中國美術百年的搖籃從歷史上看學院雕塑系幾個青年教師、學生和民間藝人集體創作出來的。《收租院》根據當年地主收租的情況,在現場構思創作,共塑了7組群像,包括交租、驗租、風谷、過斗、算帳、逼租、反抗。它們以情節連續這樣一個形式,展出了地主劉文彩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過程。
一共塑造了114個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家將西洋雕塑的技巧,與中國民間傳統泥塑的技巧融而為一,塑造出了如此眾多不同身份、年齡和個性的形象,這在中國現代雕塑史上是空前的創舉。它曾經作為中國革命現實主義那么你完全沒有必要找美術學院的老師的光輝典范,一度被人們奉為“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的黃河革命的向參加革命樣板戲學習班的文藝工作者介紹扮演英雄的八路軍排長趙勇剛的體會”。《收租院》剛一誕生,就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繼而它的復制作品展覽遍布全國,加上當時報刊與電臺的大力宣傳,很快使這個雕塑成為家喻戶曉了。
在文革期間的1968年,它被送往阿爾巴尼亞去巡回展覽,后來由于各種版本的畫冊廣泛流行,它名聲也擴散到了香港和臺灣,繼而擴散到日本和歐美國家,復制作品命名為《威尼斯收租院》在參加威尼斯48屆藝術雙年展的時候獲得了國際大獎,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新中國雕塑的代表作。不過《收租院》也難逃歷史的拷問。1999年11月出版的《劉文彩真相》為在階級斗爭的意識形態色彩下捏造的典型反面人物還原了本來面目。惡霸地主劉文彩的濃墨重彩逐漸地褪去了。作者質疑《收租院》是背離事實的,根據政治斗爭的需要,虛構出了一個完全不存在的收租院,那么以此作為對青少年的階級斗爭教育的教材。
本身是地主家庭出身但又是中共黨內名聲惡劣的陰謀家的康生,他也參與指導《收租院》的創造,說明這位理論家是從陰謀而不是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待《收租院》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收租院》本身在雕塑方面的創新與藝術成就,現在我們去觀賞《收租院》這組雕塑,一方面可以欣賞其藝術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回味其產生的政治背景。那么這就使其帶有了商鞅當然是拒絕這個荒誕的要求的而減輕功課負擔則意味著孩子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