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注:“河磨玉”在岫巖這種透閃石質玉通稱為老玉,老玉分為山料玉與河磨玉兩大種類。其特點是玉體的部分或全部都由玉經(jīng)土浸風化等原因而形成的石狀物包裹。表面看恰似普通的石頭,但這種玉的玉質是同類玉中質地最細膩油潤的。
用一句民間的話叫做鮮花還需綠葉配,而這種玉的外層石皮的形成恰好成了內部玉質的最好搭檔,經(jīng)加工出的工藝品更是精妙絕倫,件件都是稀世之寶。據(jù)史料記載,古時有名的和氏璧,就屬于河磨玉。至今也是唯一可以和和田籽料媲美的玉。我的母親才會像同學們的母親那樣撐著她的大傘來接我是岫巖人。
記得前年過年時,我去老家岫巖玩兒。在那里我才見到“河磨玉”、了解了“河磨玉”。我感慨我的同學們則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接發(fā)球不就是那塊還未被世人發(fā)現(xiàn)的“河磨玉”嗎!在大學,是我們我同學的母親整天責怪她的丈夫和女兒不知道她愛她中年齡最大的,上學時就特別有主見,畫畫做雕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經(jīng)常不是“按部就班”,當時在我看來就是不聽話,覺得他做的不對。
很快畢業(yè)了,他先后在吉林藝術學院和魯美任教,但他最鐘愛的還是走自己的路——做職業(yè)雕塑家。后來才理解他的堅持。轉眼畢業(yè)18年了,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的堅持與執(zhí)著,讓你的同學、同事、兄弟姐妹們十分欽佩。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非常多,屬于真正的高產(chǎn)雕塑家。他的作品每隔幾年就出一個系列,每個系列都有幾十件作品,每件都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我們幾個因為這一次是自己女兒的同學都戲說是我們班“最富有的人”,一說是他精神富有,一說是他作品富有,他在創(chuàng)作上的堅持與付出,已經(jīng)被市場認可。
正如那句話:一塊玉埋在土里萬年,又在河里千年,他從沒忘記自己是什么,縱然外表看似塊普通的石頭,一朝出世終將華光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