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火車的挽歌——記鈔子藝、偉鈔子“東方紅”系列雕塑之《老火車》的創作告罄之時自2002年創作陶藝作品《消逝的家園》全國第七屆陶瓷藝術展上獲得金獎,鈔子藝、鈔子偉兄弟倆名字開始在陶藝乃至雕塑界嶄露頭角受到關注起,他們兄弟倆合作的作品便朝著高難度的領域開崛,挑戰著陶藝的極限。一直以來作品越做越大,體量越做越重,由外在酷似逐漸觸及人們心靈的真實,由技法而觀念,由分體而集中,逐漸逐漸梳理出一根貫穿新近一切作品的紅線——《東方紅》系列“雕塑行動”。
![佩奇雕塑-游樂場開火車的玻璃鋼彩繪佩奇雕塑 佩奇雕塑-游樂場開火車的玻璃鋼彩繪佩奇雕塑](/uploads/22041616/164349_33071.jpg)
在完成了支前車、坦克、解放汽車、拖拉機之后,歷時將近一年的辛勤勞作,向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奉獻出他們最新近的力作“東方紅”系列之《老火車》作品。這件長達六米、體量數噸重的雕塑作品著實給人眼前一亮,似曾相識,眼見其紅銹斑駁、鐵制嶙峋,讓人息嘆,啟人幽思。當年我們不就是乘坐這樣的火車離開家鄉踏上建設者的路途的嗎?
![船雕塑-火車站廣場劃船比賽鏡面不銹鋼船雕塑 船雕塑-火車站廣場劃船比賽鏡面不銹鋼船雕塑](/uploads/22041515/155056_35032.jpg)
而今天這個“工業恐龍”正被時代無情拋棄,重型器械不再擔負創建的使命。鈔子藝、鈔子偉兄弟倆以這種藝術的方式,使身處電子與信息時代的人們有一個便捷的方式向這個通體癱瘓的“工業恐龍”致以最后的矚目禮,并寄托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特有經歷的紛繁情思。
![情侶雕塑-公園走火車道銅雕情侶雕塑 情侶雕塑-公園走火車道銅雕情侶雕塑](/uploads/22041615/154404_72723.jpg)
“東方紅號”老火車作為一個時代的標志性形象,它所承載著的是新中國老一輩建設者揮之不去的懷舊情節。承載著同代人人生聚散、世事興衰的情感記憶。自從詹天佑在中國建起第一條鐵路,中國的地面奔騰起一路轟鳴而迅疾的“工業恐龍”,乃至新中國的建設都不曾離開過火與鋼鐵合并產生遠行的能量及其創造的奇跡。可以說沒有哪一種交通工具像老火車這樣夾帶著人們懷舊和憂傷的氣息,對于國人老火車是往事和人生聚散之地,與火車有關的一些場景、閱歷、故事會被一個人暗暗地留藏一世。
![玻璃鋼小豬佩奇開火車雕塑-玻璃鋼小豬佩奇開火車雕塑,玻璃鋼小豬佩奇雕塑 玻璃鋼小豬佩奇開火車雕塑-玻璃鋼小豬佩奇開火車雕塑,玻璃鋼小豬佩奇雕塑](/uploads/product/20210317171450_40660.jpg)
而今在電子與信息時代老火車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之外,老火車正在被人遺忘。但凡是乘坐或親眼目睹過老火車的同代人們,屬于老火車的記憶,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關于它的迅疾身姿,關于它的轟鳴震響,以至它在今天的黯然退場。鈔子藝、鈔子偉以鐵銹效果鑄鐵雕塑的這種最直接的造型方式,把人們的記憶形象地留存凝固下來,在懷舊的同時也為它們唱起最后的挽歌!
![火車蒸汽機銅雕-蒸汽機銅雕 火車蒸汽機雕塑 火車蒸汽機銅雕-蒸汽機銅雕 火車蒸汽機雕塑](/uploads/product/20210821155900_61097.jpg)
前幾年在創作雕塑“東方紅”系列之《拖拉機》時,作者曾這樣坦言自己的構思:“東方紅”是紅色中國的代名詞,是時代的產物。而“東方紅拖拉機”自它誕生之日起便宣告了中國農業開始走向機械化作業的道路,它寄托著一代中國人的希望、智慧與夢想。作品用一種寫實的手法再現歷史輝煌,一部分作品采用陶瓷材料,是因為陶本身具有的原始、古樸,加上泥土在熔爐燒煉過程中產生的神秘窯變效果,則更適于表現這一主題。
正是有這種先前實踐的積累和沉著精進的自信,使他們敢于挑戰陶藝雕塑的極限。題材上以計劃時代的龐然大物,老火車為對象;材料上有先前的陶瓷到現在的金屬材料,如鑄銅、鑄鐵以及各種綜合材料等。在觀念上以現今人們的眼光回顧沉憶的角度率性而婉約地表現“逝者如斯”的情懷感傷,也昭示著流連過去的人們,以一種世紀回眸式的懷舊情思來重新審視與籌劃現實與明天。從學術層面上看,雕塑作品“東方紅”系列之《老火車》,不僅以歷史的工業題材,讓創作樹立了一個時代的典范,而且也拓寬加深了現實主義作品的表現空間和力度,當它在社會上更大面積地接受人們的觀瞻和品評之后,這一點可能更強化留存在觀眾的印象中,因為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回避的一個中國“入世”、“接軌”后的共同現實。
在這樣一個一切都過分匆忙的時代,我們的確需要撫慰的情懷。那么,就讓我們面向“東方紅”系列之《老火車》這件沉默不語的雕塑大物吧!目矚它承載著我們對往事的記憶而閃亮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