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許多的創意雕塑,路邊,廣場上,有些普普通通,有些卻很有創意,令人印象深刻。國外的網友在世界各地收集了一些最有創意的雕塑作品,他們有些是很久以前的,也有些是新建。你如果是一個藝術控,那么就一起來欣賞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雕塑作品,在世界各地進行一次驚人的旅行。雕塑是一個國家形象的象征,同時能體現著城市的個性,張揚還是幽默,富有創意的城市雕塑讓您大飽眼福!2007年9月18日,英國倫敦,一座巨型“男子游泳運動員”雕像在泰晤士河的河岸亮相。
游自己的泳,讓看的人傻眼去吧。位于聯合國總部大廈入口處,由盧森堡政府贈送的,彎曲打結的槍管表示了人們對非暴力的向往。全球變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藝術家在水中表現了它,意為這一氣候問題已經嚴重威脅了人類生存,到達了不得不解決的最后地步。雕塑家說:“我想創造一個雕塑幾乎每個人,不論其背景。
這個雕塑是關于通過創作過程中實現自由的斗爭。”任何人都有權從敵對的環境中解脫出來,變成自己喜歡的自己。它是由匈牙利藝術家歐文·埃爾韋-創建。匈牙利代表自由的象征,掙脫的欲望,好奇心和發展的動力。從一個大樹的根部伸出一直手來,托住了整個大樹,創作者伊娃·敖提麗和比特·哈伯以示關愛自然和保護自然的重要性。整件作品有六英尺高,由青銅和玻璃制作而成。雕塑抬頭望向天空,仿佛在思索或者渴望著什么。
根據當地的神話,這尊雕像是說從附近的梅梅爾城堡看到一個黑色的,戴著兜帽的身影從水中冒出。民間傳說,如果你善待鬼財富會光臨你。導演為紀念猶太人大屠殺而創作的作品。1945年1月,受匈牙利“箭十字黨”迫害的猶太人,在死前被要求脫下鞋子、跳入河中。這是戰爭帶給人永遠的傷痕,觸目驚心。這座巨大雕塑有種很強的孤獨感,好像每個都市人都可以從這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位于地鐵口的著名建筑,這群雕塑是為了紀念波蘭于1981年12月13日頒布的戒嚴令、波蘭總統沃依切赫·雅魯澤爾斯基取締團結工會并逮捕其領導人。
自此公會轉入地下行動,從而工人們也逐漸呈現出在地上與地下分裂的形態。州立圖書館外下沉的大樓,隨著圖書館下沉的是知識,這究竟是一個知識淪陷的時代,還是一個全民渴求知識的年代?五個赤裸男孩雕像,好象要跳入河中游泳,這是第一代到新加坡移民的孩子常做的體育活動。雕塑叫做《第一代》,是新加坡雕塑家的作品。
正面望去,就象是無限向天際延伸的一道通往天國的階梯。一個無止盡的通天階梯,蔚為壯觀,我們也在問自己,是不是那是永遠到達不了的遠方?這件頗有趣味的街頭雕塑,是畫家在1997年完成的作品。不過這個設計有個問題,那個口開得太大,有小孩夜晚走路時掉下去。他的“頭”還被偷過兩次,以至于到后來警察不得不列一個警示牌來保護他的“休息”。愛明內斯庫是羅馬尼亞國寶級詩人,而這件作品也非常優美,臉孔隨著這條路一年四季的景色改變而改變,詩人的眼神卻一直明亮有力。
如他的長詩《金星》里的詩句:“你們生活在狹隘的人世上/任憑命運的擺布/而我在我的世界里/感到永生不滅和凄涼。”這個被懸在半空、單手死死抓住救命稻草不放的男人,正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一生多次罹患恐懼癥,包括對他自己死亡的恐懼。83歲時,他被確診為口腔癌,因為無法忍受病痛與恐懼,讓自己的朋友與醫生幫他注射了30毫克嗎啡自殺。藝術家的這件作品展示的就是弗洛伊德對恐懼死亡的不斷抗爭。有趣的是,這件作品曾在倫敦、柏林、芝加哥等地巡展,經常被路人或經常當成真實的自殺事件處理,仔細前去一看才發現是虛驚一場。
為了慶祝馬賽作為2013年歐洲文化中心,藝術家在市區街頭擺放了十座與真人等高的雕塑,每尊雕塑的身軀都被鏤空,與真人1:1比例的的雕塑。被掏空的旅行者你是否真的理解什么是旅行的意義?或者說旅行的道路上我們是為了玩樂還是為了人生的那一份安定?每個人看這組作品時的心境都會不一樣。
或者喻示著人們內心向往的一個歸宿。女藝術家作品,她這樣解釋雕塑的靈感,“從我們出生的一刻起,世界就好像為我們設定了一個剛好容納我們的空間:社會保險號碼、性別、種族甚至是智商的高低。我覺得人生往往被這些東西所限定,而非由內在的自己所決定。如果我們超越了這些框架,我們是否還能認識自己?如果不被任何所限,我們是否還會存在?”在歐洲,有一位藝術家建造的一尊夢露的雕像,這個是一個叫奧利弗.福斯的藝術家,雕像高達4米,是沐浴的姿勢,從橋上看去,夢露只露出了一個頭和膝蓋,這座雕像看起來還是比較特別的,設計理念也十分獨特,是為了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這座雕像白天看還是不錯的,輪廓五官都比較逼真,經常有游客乘船去看這座雕像,也是當地地標式的建筑,每年都能吸引很多有游客,也為當地創下了不小的價值。但是很多當地人要求拆除這座雕像,原因是有些低俗,并且到了晚上,這座雕像卻顯得有一些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