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路2院內建筑浙江在線03月16日訊每一處歷史建筑,都是一段凝固的記憶。在杭州,現有的336處歷史建筑或坐隱鬧市城中,或露于西湖遠景,或散落村鎮郊野…如同顆顆絢爛的寶石,為杭城平添了迷人風韻。可是這些老房子記錄著的塵世和歲月,身在杭州的你,究竟了解多少呢?近日,杭州住保房管局歷保中心與杭州市城建檔案館共同合作編撰的《杭州歷史建筑集萃》正式出版發行。40余處有著別樣風情的歷史建筑被收錄其中,翻看其中,似乎就能窺探到那段正逐漸被人淡忘卻無比精彩的往日時光。
書中40余處獨具典型的歷史建筑,建筑年代跨越了清朝、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涵蓋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和構筑物四大類型。書籍畫冊里,那些中式、西式或中西合璧的歷史建筑無不散發出濃濃的獨特風韻。它們各領風騷,卻有一點相同,那就是這些漂亮的老房子背后,或多或少地藏著一些并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燕春里建筑群乾隆皇帝曾御賜匾額的“慎友堂”精美雕刻因及時抹上黃泥才逃過一劫收錄于書籍中的,這座隱匿于長河老街歷史街區荷花池的慎友堂就大有來頭。清代傳統木構院落式建筑,讓慎友堂成為了長河地區大型宅第的典型代表。
整座房屋院屋相套,兩進院落。正房與廂房間有圍墻相隔,前后有做工精細的門樓,門額上題有“作德日修”、“自求多福”等字樣。而房子的月梁、墻上、窗上至今都還保留了精美的雕刻。當地居民介紹,這座老宅還和乾隆帝有著些許關系。原來乾隆十三年,蕭山來仲方高中武魁,得到朝廷嘉獎,回鄉建造了慎友堂,而堂內就掛著乾隆皇帝“慎友堂”的御賜匾額,也因此在當地一直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一直到民國以后,慎友堂住戶開始慢慢衰敗,甚至變賣房產、土地等。
文革時期,慎友堂甚至遭到了破壞,堂內匾額丟失,而門樓上一些精美雕刻由于及時抹上黃泥才逃過一劫,得以保留至今。清波橋河下的夏家花園當年接待過毛主席和周總理書里收錄的另一處老宅,也挺有故事。這是清波橋河下的三幢西式花園別墅,建于20世紀30~40年代,包括清波橋河下4號、8號夏超舊居和9號周碞舊居。其中的夏家花園又名“夏家宗祠”。
據說園子的主人是辛亥革命后的浙江省警務處處長,后曾出任浙江省省長的夏超。這里是他的家祠所在,故稱夏家花園。1949年10月以后,夏家花園收歸國有,成為浙江省委內部的一處高級招待所,上個世紀60年代,毛主席與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曾在院內晤談散步,商討援越抗美的有關決策。
夏家花園還曾接待過周恩來、陳毅等。與夏家花園相隔不遠的周碞舊居則是一座規模宏大、帶著濃濃西歐風格的城堡式花園洋房,城堡雅號“維新堂”,別墅面積達500多平方米。三層三開間,前后左右上下共有14間房間,當時每個房間地板及樓梯用的都是高檔木料,天花板的四周還裝飾有石膏山花,華麗而雅致。
周碞是國民黨政府的最后一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解放后,這座城堡同樣收歸國有,初時作為浙江軍區通訊部門使用,后來也改為招待所,接待過羅瑞卿等解放軍著名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