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雕塑顧名思義就是以名人為原型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雕塑,名人雕塑與一般的人物雕塑不同,名人雕塑所刻畫出來的人物都是有思想有感染力名人,而這些名人往往對改造世界和引導人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名人雕塑是人類社會可以稱得上十分偉大的作品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名人雕塑有一種激越的力量,他是一個民族對偉大人物光輝歷史的緬懷與銘記,他是一種直面大眾的正向教育,同時,名人雕塑還提供了一種交流空間,潛藏浸化在你日子里的每一天,名人雕塑_偉人雕塑能夠開啟無數(shù)文化朝圣者的心靈。
中國的名人雕塑家都知道"神形兼?zhèn)?,其主要內(nèi)容是肖像作品在反映人物對象時達到形與神的完美統(tǒng)一。作為方法,則要求曲陽雕塑雕塑家充分掌握人物對象的生活資料,對其形與神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消化,最終升華出對象形與神的個性特征,然后創(chuàng)作出"神形兼?zhèn)?的作品。
名人雕塑具有現(xiàn)實的教育意義,弘揚了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一尊優(yōu)秀的名人雕塑,他的造型透露出一股直擊人心的感染力,造型與文化完美地結(jié)合,歷史和現(xiàn)實融為一體。名人雕塑對于一個環(huán)境空間的場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能夠增加空間環(huán)境的風貌和特色。近日,“中華文脈寫意之美——吳為山中華歷史文化名人雕塑作品展”在國家大劇院展出,此次展覽主要展出了吳為山歷經(jīng)30余年積累創(chuàng)作的中華歷史文化名人雕塑70余件。
這些雕塑作品通過對歷史人物意象性的塑造,展現(xiàn)出中國文化深層的內(nèi)在精神與文化底蘊。虛懷若谷的老子,中空的身體刻滿《道德經(jīng)》,謂之滿腹經(jīng)綸;巍然成山的孔子,莊重如文化豐碑,面容含笑,禮賢天下;袍袖飛揚的李白,舉杯邀明月,痛飲一壺詩情浪漫;竹杖芒鞋的蘇軾,走出山林,回望畢生功業(yè),笑看風雨一場…在這極具藝術特色的劇院空間里,體驗跨越時空,與歷史文化名人零距離對話的意境,感受用雕塑語言闡釋的“中國精神”,品味寫意雕塑之美。
在接受“鳳凰藝術”的采訪時,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表示,大家知道國家大劇院一直都是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在弘揚著我們世界的經(jīng)典,是一個世界經(jīng)典文化集粹在此的舞臺。我們也一直在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巨大平臺,從抗擊疫情的第一天開始,我們便為廣大群眾們傳達出了很多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以藝術抗擊疫情的作品。從1月30日開始以來更是創(chuàng)作了10部相關抗擊疫情的作品,而在4月11日開始的線上音樂會迄今為止也已獲得了超過8個億的觀眾點擊率。
所以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在這個文脈中一座又一座的巨峰,有這些水相伴,有來自四海的賓朋來相伴對話,他們也像一個一個的編鐘一樣在人們心靈的感應下、在人們情感波瀾的撞擊之下,發(fā)出最美妙的詩的音響。這就是我們古為今用,也就是我們在繼承發(fā)展中實現(xiàn)的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zhuǎn)化,歷史是人民所寫的,這些基礎的人文就是人民的代表。而今天在國家大劇院,讓他們從歷史走過來了,也讓他們從青銅里鑄造出來了,讓他們從石頭里被打造出來了,這是一種精神。
作為一個雕塑工作者,我認為應該為歷史立碑,為人民畫像,為時代寫照,對于一個藝術工作者來講,一個作品能在歐洲、美洲、亞洲等許多國家舉辦展覽,以及今天在國家大劇院展示,我覺得這些歷史人物在不同空間里都會敘述著不同的故事,也有新的文化產(chǎn)生。在國家大劇院講述的是雕塑如何與音樂、戲劇進行對話,讓歷史和現(xiàn)今共同譜寫人間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