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給掌上武漢回復“武漢”進入武漢同城交流群,一起交流!雕塑是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特色的寫照,也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縮影,蘊含著城市厚重的歷史底蘊。因此,了解一座城市的標志性雕塑建筑,便能更深入地了解一座城市最本質的文化底蘊。如果想知道這座城市的歷史故事,不妨去探尋那些武漢雕塑。站在雕塑前,閱讀碑文,感受武漢歲月的變遷。
在一次次探尋中,慢慢讀懂武漢。武漢磨山—《鳳標》雕塑湖北為古楚國腹地,磨山北麓自1989年起建成大型楚文化游覽區。行至磨山楚天臺前,可看到兩個巨大的鳳凰雕塑,腳下踏著兩只猛虎,二者相對而立,尾翼向中間上揚,組成一個光環的形狀。其名鳳標,以鳳為標,既是東湖楚風建筑群的地標,也是楚文化標志。象征楚地人們永遠像鳳凰一樣,戰勝一切,振翅高飛,追向幸福生活~三民路孫中山銅像老武漢人都知道三民路有座雕塑,稱為“銅人像”。
這座銅人像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打造的。自民國時期起,它就一直默默矗立在漢口這個街頭。距今已與漢口人民相伴大半個世紀,早已深深融入武漢歷史文化,成為武漢重要的地理和人文標志。一座座雕塑,匯成武漢伢生活的縮影。漢正街扁擔雕塑在曾經的“天下第一街”漢正街,扁擔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這個挑貨女人模樣的雕塑,便是以武漢的“扁擔”為原型,就是幫忙裝卸貨物為營生的人。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鼎盛時期,匯聚在漢正街小商品市場上的“扁擔”有近十萬之眾。
如今,擁擠不堪的小巷變成車流穿梭的大街,曾是漢正街一景的“扁擔”逐漸被取代。他們的沉浮,也折射了漢正街三十年的變遷。江漢路竹床雕塑來逛江漢路,自然少不了與熱干面、下象棋、竹床乘涼的城市雕塑合影。那座竹床乘涼的銅像,讓武漢伢們想起還沒有空調的年代,每個夏天的晚上扛著竹床滿大街搶位置的吆喝聲,還在耳邊盤旋~吉慶街漢味雕塑群“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吉慶街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各類美味佳肴應有盡有。在吉慶街街頭,會有許多游客在漢味風情雕塑群中來來往往。這組由30個人像組成的雕塑群,再現了漢口吉慶街濃濃的漢味,更見證著老武漢的真實記憶和老藝人們酸甜苦辣的人生。
如今的武漢,我們可在夜晚開車時觀賞那絢爛“星河”,在公園與“天降荷包蛋”相擁,這些造型各異的雕塑散落城市之中,隔絕了城市水泥、鋼鐵、玻璃帶來的生硬、冷漠,讓城市更具浪漫和趣味~光谷轉盤《星河》雕塑“星河”雕塑作為國內最大單體鋼結構大型公共藝術品,最高處達13層樓高,直徑90米,單拱最大跨度36米,這樣起伏的造型象征著武漢山水交融的地貌,3條顯現的曲線則對應鼎立的武漢三鎮。到了夜晚,星河雕塑開始散發光芒,1.8萬盞燈,密集的燈源營造出“璀璨星河”,晚上的時候從高處俯瞰下去,整個建筑在黑暗的背景當中就像是落在地球上的銀河星系,美得讓人挪不開眼睛。
漢陽造奔跑者雕塑靜謐的龜山北路下,藏著數座復古紅磚廠房,這里是“漢陽造”,也稱為824創意工廠。一路走來,各種創意元素讓人目不暇接。高架的行車、懸空的工業排風扇等,還有隨處可見的涂鴉、行為藝術和創意雕塑。
這些創意雕塑,有一些是老舊零部件組成,炫酷造型下仿佛還留有一絲“漢陽造”舊工業時代的氣息。還有一些則讓人腦洞大開,比如嵌入墻體的奔跑者雕塑,可以讓人聯想到:上班族、快節奏的生活需要短時間的凝固,或者是突破自身的局限,掙脫枷鎖!在這里,隨意走動,靜靜感受園區帶來的美好與趣味,不失為一種享受~東湖《生命之源》平日里少有人來的白馬驛站附近,還有一處東湖國際公共藝術園。里面各種雕像設計都頗有藝術性,機械版齊天大圣、小狗樂園、五彩鹿.每一處都可愛得讓人挪不開眼。
當然最有趣的還是荷包蛋,巨大的雞蛋攤在草地上,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仿佛闖入了動漫世界。從高處俯視時,可以看到10顆荷包蛋的全貌,還可以看到兩個連著的荷包蛋形狀是一對戀人在接吻,很有設計感和藝術感~武漢大大小小的雕塑還有很多,它們散落在這座城市之中,有些是為了紀念,武漢的一段故事、一個人物;有些是為了傳達情趣,讓我們日常生活尋找到意義。
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城市雕塑,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一下吧。今日話題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城市雕塑?關注下方卡片-回復“武漢”進入武漢同城群進行交流比美團更劃算!武漢本地吃喝玩樂優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