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彌勒西山有這么一個村子,它曾是解放戰爭時期西山革命根據地的指揮中心;它曾被國民黨反動派兩次縱火焚燒;以盧光宗為代表的15位村民在革命斗爭中成為了烈士,是解放戰爭時期彌勒犧牲人員最多的村寨。它就是彌勒西一鎮最大的自然村——中和鋪。為緬懷先烈,傳承革命精神,2020年12月中旬,由中和鋪上千村民捐資建設的紅色文化旅游景區一期工程竣工,正式對外開放。彌勒中和鋪村的紅色文化旅游景區中和鋪紅色文化旅游景區于2020年8月5日籌劃建設,8月15日正式開工,歷經4個月的施工,于12月15日完成工程建設。
景區主要由兩個景點組成,第一是村口“美女樹”保護工程;第二是村中小山上的紅色文化宣傳。村口景點村口亭亭如蓋的“美女樹”下,建設有阿細村民手拿大刀鋼叉奮勇沖鋒的雕塑,鮮紅的大字書寫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大字。
村中小山景點村中的小山是整個景區的核心部位,山上的文化墻、石碑、塑像等,記錄了中和鋪村的紅色文化歷史,尤其是中和鋪村民引以為傲的盧光宗烈士的就義場景雕塑,讓人瞻仰后肅然起敬。導覽圖↓↓文化墻記錄著中和鋪的光榮歷史。↓↓樹林中的雕塑,真實還原當年的戰爭場面。為阻擋國民黨反動派進村,阿細村民奮起伏擊敵軍,有人英勇犧牲。↓↓楊治庭、童紹堯到中和鋪與盧光宗一同進行革命活動。
↓↓中和鋪村烈士盧光宗英勇就義,在押赴刑場的路上,身帶腳鐐手銬的盧光宗昂首挺胸、毫無懼色,一路高呼:“西山人民一定會消滅反動派!中國共產黨一定勝利!”犧牲時他年僅39歲。↓↓用繪畫的方式展現“火燒中和鋪”歷史事件。
↓↓中和鋪村紅色文化旅游景區以“挖掘西山革命歷史、傳承紅色文化精神”為主題,以碑文和雕塑的形式,栩栩如生地還原了當年革命斗爭的烽火狼煙,供后人瞻仰。景區建設發起人之一、設計者武連順介紹:我們嚴格依照歷史文獻資料及知情人士的講述,確保把西山游擊革命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還原在文案中,以文字和雕塑的形式展現出來。中和鋪村的光輝歷史中和鋪村是彝族阿細人的聚居村落,是彌勒市西一鎮最大的自然村。
1947年,中共地下黨開始在中和鋪小學開展工作;1948年2月,敵軍突襲西山革命根據地馬龍村,西山民兵指揮部轉移到中和鋪,這里成立西山革命根據地的中心;1948年3月初,國民黨反動派中央軍、保安團4個營兵分三路進犯中和鋪,村子被敵人三次進占、兩次縱火焚燒,陷入浩劫…詳細歷史故事請點擊下方鏈接了解↓↓↓景區建設歷程銘記歷史,吾輩自強!如今的中和鋪村沐浴著黨委政府的好政策,一幢幢洋樓拔地而起,一輛輛新車披紅掛彩駛入村寨,正以豪邁的步伐走向小康之路。
富饒的阿細山寨——中和鋪村↓↓中和鋪村中,楊治庭、童紹堯和盧光宗參加革命活動的據點,當年他們就在房子二樓秘密謀劃行動,房后有秘密通道,便于敵人發現時撤退。↓↓經濟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生活好了,然而那段血與火的紅色歷史卻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視野。看到紅色文化的流失和革命精神的淡化,村民武雄、武連順、武連峰、李盧峰感覺特別可惜,兒時深受紅色文化熏陶的他們總覺得應該想法把這些寶貴財富留下來。
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他們將要建紅色生態旅游村的想法,在2020年6月下旬的村民會上提了出來,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響應和支持。說干就干,村民會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景區的前期籌劃工作全部完成,8月初完成籌資,1100多名村民及39名社會愛心人士共計捐款元,8月中旬景區開始動工,12月中旬完成了工程建設。傳承紅色基因的阿細山寨——中和鋪歡迎大家進寨來參觀游覽體驗紅色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