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的冰雪舉世聞名,每年都有無數中外賓客來我省感受冰雪魅力,體驗冰雪運動帶來的歡樂。哈爾濱的冰燈藝術更是早已走出國門,在美國的火爆程度令人欣喜。我們的冰燈讓外國人“眼熱”,這應讓每個龍江人感到驕傲。不過驕傲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與國外一些城市的冰雪文化還存在一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些差異。發揮并保持、創造我們的冰雪特色,學習、借鑒國外城市冰雪文化的先進做法和理念,用它山之石雕刻我們的冰雪,會讓我們的冰雪更加綻放出奇光異彩,會讓我們的冰雪在寒冷的季節更加熱起來。
“從2002年開始,我省就開始向美國市場推廣哈爾濱的冰燈藝術。至今六年,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國人參觀展覽的火爆程度,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很難想象。”柏偉,省文化廳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近幾年,他帶領哈爾濱的冰燈藝術“闖蕩”過許多國家,18日,他向記者介紹了外國人眼里的冰燈文化。據介紹,一開始對于冰燈登陸美國市場所有人心里都沒底,“可是開展的那一天,一千八百平方米的室內冰展場地內觀眾絡繹不絕。
按照設計,展館最多容納五百人,可是平均一天的參觀人數就達到近四千人。我們第一次到美國辦展,那時沒有開通網上售票,由于節假日觀眾集中,竟然在售票口排起了長隊,這在美國是很少見的情況。當天,有的觀眾竟然排了兩個多小時,為排解等票的無聊,主辦方在售票口設置了一臺電視,播放冰展的宣傳片,美國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六年中,哈爾濱的冰燈展由在美國一地舉辦,擴展到了奧蘭多、達拉斯、納什維爾三地,每年的參觀總人數能達到50萬人,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
“美國的觀眾很有意思,他們不是看一次,而是年年辦展年年看,形成了固定的觀眾群。他們不光看展覽,還向主辦方提出建議,比較每年辦的冰展在內容上有哪些不同,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柏偉說。那么,在美國搞的冰展到底是什么樣呢?柏偉說:“美國人喜歡真實的和故事性強的作品。寫實到什么程度呢?花兒要是紅的,葉子必須是綠的,所有的形象必須要惟妙惟肖,至少要與美國人心目中的形象相吻合。
美國觀眾認為做得越像就做得越好,為此,他們發明了用彩色冰來制作冰雕作品。”據柏偉介紹:“每個城市的展覽都分九個不同的展區,其中有適合當地文化的,比如在達拉斯,當地的牛仔文化盛行,于是我們的冰燈里就出現了牛仔的形象,甚至圣誕老人都穿著牛仔裝。
如果說國內的冰雕作品單項的比較多,那么美國都是成系列的,美國人往往喜歡用一系列的冰雕作品講一個故事的方式,像我們今年做的‘綠猴子偷走圣誕’的故事就大受歡迎。”美國冰燈的娛樂不僅表現在作品表達方式上,方方面面都體現出了娛樂色彩。柏偉說:“由于美國觀眾對冰燈特別喜愛,許多人用舌頭舔冰燈,造成冰燈的損壞。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發生,我們寫了一個提醒牌,這個牌子是美國人寫的,很娛樂,‘請不要用舌頭舔冰燈,因為,很有可能在你之前已經有另一個人舔過同一個地方’。”美國人為什么要千里迢迢把中國人請到美國辦冰展呢?
美國不乏與哈爾濱同緯度的地區,美國人自己不辦冰展嗎?柏偉坦言,據他了解,美國還真沒有大規模的冰展,不僅是在美國,在世界許多同緯度的地方都沒有大型的冰燈展。有些國家有冰雕的歷史,但能把冰雕、冰燈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冰雪的盛典,還真是哈爾濱的專利。“美國的紐約與哈爾濱的緯度差不多,有搞冰雕的條件,那里有美國的冰雕藝術家,但是少有大規模的專題冰雕展,冰雕的出現多數是配合商務活動。
外國的冰雕師一般都是雕塑家,做冰雕不過是換一種材料搞創作而已。因此,外國一座冰雕作品很昂貴,做一個冰雕收入也不菲。”柏偉說。而在一些氣候相對寒冷的國家則有進行冰雕活動的傳統,比如北歐的一些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等國。“國外的冰雪作品大致上分為冰雕和冰建,冰建里裝上燈泡就成了冰燈。挪威有冰雕比賽,但他們沒有冰燈,日本情況也差不多。近年,挪威搞了一次千年冰雪的冰雕比賽,所有的冰塊都是采自北歐山頂上千年不化的陳冰,雖然陳冰的視覺效果不夠透明,但由于噱頭搞得好,炒作的效果也不錯。”柏偉說。
“當然,并不是世界各地的人對冰燈的理解都是一種娛樂,像歐洲就把冰雕更多地看作一種藝術品,而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看冰燈就成為了一種獵奇行為,因為他們很少能看到冰,至于作品的內容反倒在其次了。”柏偉說。哈工大建筑學院教授楊世昌是哈爾濱最早搞冰雕的藝術家之一,他現在是國際冰雪雕塑協會副主席。他告訴記者,國際上有三大冰雪旅游城市,中國的哈爾濱、日本的札幌、加拿大的魁北克。可要論搞冰燈,別的城市都不是哈爾濱的對手,“用五彩的燈光折射出冰的璀璨這是哈爾濱人的發明。”據介紹,世界上有許多以冰雪旅游著名的城市,比如美國的威斯康星、俄羅斯的莫斯科、北歐的一些城市等,可它們都是以雪雕而著名的,主要還是因為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
首先,國外的有些城市雖然緯度達到了要求,但是沒有河流,無法取到自然冰,只能人工制冰。人工制冰厚度最多是25厘米,材料的先天不足制約了他們冰雕的規模。其次,有些城市雖然有河流,但沒有合適的氣候,比如日本札幌,他們也取不到自然冰。“而我們地處松花江邊,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我們的冰塊厚度可達到80厘米,成本極低,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楊世昌說:“在國外的冬季街頭,也能看到冰雕,但都是小型的,不太引人注意。
”外國人喜歡中國的冰雕,國外的一些城市也向這方面發展。據介紹,美國的阿拉斯加就有發展大型冰雕的自然條件,“可是,他們的冰雕人才還比較少,所以,在短期內還不會對哈爾濱構成威脅。